十年前,穿着皮草是罪過,有頭有臉的人,都對皮草避之則吉。現在,在各時裝展與名人身上,皮草捲土重來了。現象的背後,是皮草業多年來大力游說時裝界,扭轉了動物權益分子之前在輿論的上風。
九十年代是皮草的黑暗歲月。在動物權益分子大力宣傳下,皮草是野蠻殘忍的象徵,超模紛紛發表「寧願赤身露體也不穿動物皮毛」(“rathergonaked”thanwearanimalskins)的宣言,若有人膽敢在倫敦和紐約等鬧市穿皮草招搖,很可能會被激進人士淋漆油。
時移世易,當見到一件件皮草在今年各大時裝展出現,英國超模姬蒂摩絲(KateMoss)大模斯樣穿皮草、美國樂壇天后麥當娜(Madonna)、《色慾都市》(SexintheCity)一眾女角也皮草裹身時,不問而知,皮草是今日的時尚。
英國皮草貿易協會發言人布朗說:「年輕人對皮草的態度改變了。老實說,他們有很多更重要的事要擔憂。」
皮草在十年間由禁忌變成時尚,究竟是甚麼一回事?原來這是皮草業界靜靜部署多時的「反擊戰」。
一九八八年,當反皮草運動仍如日中天,生產全球超過六成貂皮和狐皮的北歐皮草農民聯盟Saga,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附近開設了一家皮草設計中心,廣邀各國著名時裝設計師與設計學生參加工作坊,共同試驗將皮草物料應用於時裝的新設計,多年來共有二萬名時裝界人士前來參觀。
該設計中心坐落在湖畔,環境優美,附近的皮草場也像一般農場那樣整潔,令人難以跟殺害動物奪取皮毛的殘暴血腥扯上關係。設計中心開發的皮草加工方法也五花八門,有將貉皮扭成螺旋狀、剃短毛成麖皮狀、釘塊、織造和染色等。
陰謀論者大可說,這些加工方法是要令皮草不似皮草,減輕設計師與消費者的罪惡感。Saga傳訊總監斯蒂法爾——克里斯滕森大力否認,指工作坊是「開發皮草在設計上的無限可能,將這種物料推進到二十一世紀」。他還說:「現在時裝設計師的問題是,『我應該如何使用皮草?』而不是『我應否使用皮草?』」
在潮流逆轉下,動物權益人士惟有加把勁頑抗。上周香港舉行國際毛皮及時裝展覽會期間,兩名美國女子在中環裸體抗議,就是例子。她倆周二移師至日本東京。
英國《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