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 教育基金早準備

望子成龍 教育基金早準備

專家計算,父母由孩子出生,供書教學至18歲,保守估計需要過百萬元支出。但對於父母而言,孩子長大後的升學費用,才是真正沉重的負擔。不少家長惟有未雨綢繆,在孩子年幼之時,就開始以月供方式,為孩子儲蓄一筆教育基金,務求積少成多,並藉投資期長而有所增值。

至於儲蓄一筆教育費的方式,則人人有所不同。有父母選擇透過保險公司,購買一份具保障功能的子女教育基金;但亦有人寧願自行投資儲蓄,以期獲得更佳回報。孰優孰劣,很難一言蔽之,須視乎供款人本身而定。

保險計劃入場費低
現時,最為家長受落的方法,是替孩子購買兒童保險,主要是因為費用較低廉,一般低至每月百多元亦可,而且又附有各式各樣的保障,如醫療、獎學金等;到了孩子的指定歲數,便可以獲得保證金額的儲備,最重要的是,保單具保障功能,供款人一旦失去供款能力,或甚至去世,保險公司會代為供款至期滿,確保教育經費不受影響。
宏利保險市場助理副總裁關麗明表示,「兒童保險覆蓋的層面愈來愈全面,不單止顧及到孩子的升學費用,甚至成長後的每個階段,如結婚、置業或創業。」現時,宏利該類產品的主要投保人,為35至44歲的人士,佔了總數的6成;每月平均供款額為750元。
除了傳統形式的保單,不少保險計劃亦採用基金投資形式,投保者可因應個人的風險承受程度來選擇。萬誠保險副行政總裁鄭德誠認為:「選擇具基金成分的保險,作為兒童日後的教育儲備,時間最好長達2至3個投資周期(即14至21年)或以上,否則較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這類保險計劃,還是愈早買愈好。
但無可否認,兒童教育保險的風險及回報率,跟大部分保險一樣,相對基金投資,一般都較低。美國友邦保險助理副總裁王宗國坦承:「有能力的話,供款金額可以多些;否則,亦可視之為孩子成年的禮物,既有保障功能,也讓下一代意識到儲蓄的重要性。」

自行投資收益更佳
一些較進取的家長,不能滿足於兒童教育基金回報率偏低,部分會採用月供形式的基金,每月存入一定金額(一般最少1000元),自行投資增值,為孩子積累一筆教育經費。
有別於保險產品,月供基金具有較大的自由度,供款人可以隨時贖回基金(一般罰息期為3年),令供款人的資金可以靈活調動。此外,投資市場瞬間萬變,供款人可以因應市場的情況,不時改變投資策略。所以,假如家長認為自己的儲蓄目標明確,亦能持之以恒的話,不妨考慮以月供基金獲取更高回報。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