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和許鞍華 - 石琪

電影節和許鞍華 - 石琪

「香港國際電影節」舉辦了二十五年後,今年第二十六屆脫離了「官辦」,改由「藝術發展局」負責,但資金仍是公帑,節目統籌也是舊人,暫時沒有甚麼顯著變化。
近來藝發局是非多多,主席何志平成為「箭靶」。總之都是金錢與人際關係引起的煩惱,沒有家產倒好,各自白手興家。太公有積蓄就必然多爭吵,誰人話事?怎樣分配?便鬧得家嘈屋閉了。
電影節一向較少爭議,因為比起其他公資節目,它較少浪費。不過二十多年來無甚改變,難免公式化,減少了影響力,最大問題是影片愈映愈多,觀眾愈來愈少。我認為不妨大膽改革,增加競賽,試行商營民辦,貴精不貴多。
今屆日期縮短為十二天,影片反而更多,影癡要趕喉趕命,卻花多眼亂得難以選擇,太密集和納雜了。凡是將會公映的都不必急於看,我會比較留意難以公映的冷門片。
許鞍華是今屆焦點導演,她其實早已值得專題表揚,因為二十多年來她一直是香港最重要導演之一,和她同輩而繼續活躍的不多。她還比世界其他著名女導演題材豐富,文藝、武俠、政治、鬼片、笑片都拍過,新作《男人四十》又與舊作《女人四十》完全不同。香港導演很少能像她那樣不重複,並且保持個人特色。很奇怪,為何今次漏了她的殺手片《胡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