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駁擊:擴闊稅基劫貧濟富

自由駁擊:擴闊稅基劫貧濟富

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呂漢光

前年三月成立的稅基擴闊的新稅項事宜諮詢委員會,在上星期五向財政司司長提交最後建議,因大部分建議早已向外洩漏,內容可謂亳無新意,用兩年時間研究實在多此一舉;許多報章亦不視為頭條新聞。但提高差餉徵收率,和大幅削減薪俸稅個人免稅額,卻使人感到意外。所有建議矛頭直指一般市民,而牽涉商業機構的稅項,卻隻字不提;這種行為使市民強化「商人治港」和「萬事以商人為先」的想法。
筆者上星期曾撰文指,這份報告和財赤報告,皆為明天財政司司長的預算案揭序幕,報告是否公關伎倆,港人心中有數。新建議對中下階層影響較大,商界及富裕人士影響較少,是不爭的事實,一言以敝之,有關建議是「劫貧濟富」。
一方面,諮詢委員會主席指,調高利得稅和擴闊稅基無關,所以不作考慮;但另一方面,又建議提高差餉的徵收率,來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諮詢委員會是否自相矛盾呢?筆者第一個疑問是,調高差餉的徵收率和擴闊稅基又有何關係?他們有否留意到,新界的住戶除了要繳交差餉外,還要繳交地租,這些住戶的實際稅率,是應課差餉租值的百分之八,而不是百分之五。筆者認為政府徵收百分之三的地租,對新界區的住戶並不公平。諮詢委員會又是否知道,大部分較新的公共房屋是位於新界區,而這些住戶在公屋住戶中,屬收入最低的一群。

升斗市民百上加斤
從官方的數字指出,新界區的平均住戶收入,遠較其他地區低。再者,較富裕的住戶在租金的開支,佔入息的比率,較低收入人士低出許多,調高差餉的徵收率,是否使升斗市民百上加斤!明顯地,不同住戶有不同的繳稅能力,但劃一的徵收率,是公平還是不公平呢?建議是否符合諮詢委員會經常強調的公平和中立原則,筆者對此有所保留。
諮詢委員會又指,以國際標準來說,香港的個人免稅額和扣稅額都偏高,因此建議削減免稅額,把大批新納稅人納入稅網,達到擴闊稅基的目標。眾所周知,香港利得稅率之低,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再加上形形色色的稅項寬免,實際稅率佔總收入的極低水平。用同樣的邏輯,調高利得稅率,是有大條道理。筆者已多次強調,增加利得稅一、兩個百分點,絕不會影響商人的投資意欲。而即使提高數個百分點,香港的利得稅還是在世界最低之列,商人會否來香港投資,最重要是看在港營商是否有利可圖。以影響投資意欲為藉口,拒絕調高利得稅率,是欲蓋彌彰,不能令港人信服;難道利得稅高的地區,如北美或歐洲等地,沒有商人願意投資?
所謂擴闊稅基,被納入稅網的,全是低薪人士。削減免稅額,不管納稅人是否負資產或入不敷支,稅還是要加。另方面,商人卻可從多方面減免稅項。甚麼紓解民困,與港人共度時艱,原來只是空談。財赤問題只由受薪階級承擔,商界卻可置身度外,實在「豈有此理」!若政府要削減薪俸稅免稅額,請同時提高利得稅和減少寬免項目;要求有盈利的公司多繳付點利得稅,總比向低收入和負資產人士開刀好。

服務稅即變相加價
海陸離境稅主要對象是往返內地人士,大方向合理,但請先扣減九鐵往返羅湖所收取的不合理費用。另方面,離境稅的名稱並不正確,從海陸路往返內地,並沒有離開中國國境,收取離境稅有點無稽。而因工作需要經常往返內地的港人,將會受到很大影響,筆者建議為這些人提供寬減措施。
此外,建議的商品及服務稅,指明要由最終消費者支付,諮詢委員會認為不會對經濟有長期的負面影響。首先,新稅項對消費者來說是變相加價,從經濟學角度看,是買賣雙方均受到影響,說由最終消費者承擔所有稅項,是否癡人說夢?
低收入人士的每月消費佔入息的比率極高,新稅項對他們將造成十分重的負擔;較富裕人士只會減少儲蓄,而不會影響消費。諮詢委員會亦知道上述情況,因此建議向某些對象作出補償。不過,以香港人堅強的性格,主動申請補償的人,恐怕不會很多,最終受害的正是較窮困的人。
再者,若加價不會對經濟有長遠影響,何不建議政府全面提高收費?綜合以上分析,諮詢委員會的建議是「劫貧濟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