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區政府過去積極入市、批出數碼港、興建迪士尼主題公園等,但特首董建華仍堅持當局仍維持「積極不干預政策」;據悉,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明日公布上任以來首份財政預算案時,會正式宣告政府積極不干預政策已不合時宜,有需要破舊立新,改為更積極介入經濟的做法。 記者:陳慧兒、王惠芳
港府消息人士透露,港府雖有意在經濟領域上引入新思維,由過往的偏向不干預,轉移為有重點的干預;不過,特區政府仍希望在國際上保持自由市場的美譽,盡量避免對個別產業提供資助或稅務優惠,以防有個別企業會向政府「獅子開大口」索取優惠,造成嚴重的不公,影響投資者的信心。政界指出,梁錦松一直重視旅遊、物流和金融業的發展,以作為推動經濟的火車頭。
中文大學經濟系主任宋恩榮指出,由歷史的發展看,每逢經濟陷入危機,商界感到無所適從時,便會要求政府加強介入經濟活動,因政府是最強而有力的機制。他指出,即使七十年代前財政司夏鼎基提出積極不干預政策,但也並非全不干預,如公屋政策;他相信梁錦松將主調改為積極干預,也並非全面干預經濟活動,亦離開計劃經濟甚遠。但他提醒政府不應以政府取代市場力量,亦不要造成商界「分豬肉」的不公現象。
中大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劉兆佳稱,梁錦松其實只是延續董建華上任以來一直推行的積極干預措施,但會有所收斂,避免重蹈數碼港為人詬病覆轍;他相信港府亦不會效法日本、新加坡、台灣和南韓做法,過分介入個別產業。
正在北京出席兩會會議的全國政協港區委員何世柱指出,政府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並非絕不能改變,在現在經濟轉型時,稍作改變令政府可帶領商界找出方向也可接受,但他希望梁錦松會清楚交代干預的是哪些範疇。他又以新加坡作例子指出,當地政府干預的程度太多,如政府要發展旅館,所有的投資也要與此有關,協助經濟發展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