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穩定樓市壓倒一切 - 盧峯

蘋論:穩定樓市壓倒一切 - 盧峯

若為了一時的赤字而賤賣土地,只會損害政府未來的收入來源,長遠而言反而對政府的財政不利。

在穩定樓市及減低財政赤字兩個政策方向間,特區政府顯然相信穩定樓市比較重要,此所以政府在新一年度並沒有大幅增加賣地的數量以增加收入,反而着意控制供應量以免衝擊樓市。我們認為這樣的選擇是合理及值得支持的,而且更能確保政府長遠的收入。

地產左右香港經濟
不管特區政府喜歡不喜歡,房地產市場依然是左右香港經濟特別是內部消費、內部經濟活動的最重要力量。過去四年多以來香港房地產市場積弱不振,正是直接導致很多主要由內部需求帶動的行業如建築、裝修、銀行、法律以至飲食業萎縮的根本原因。因此,即使不能再指望透過地產業帶動經濟高速增長,但也有必要讓地產業維持穩定,以免市道再顯著轉弱,令疲弱的經濟雪上加霜。這也是為甚麼我們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不應為了增加政府收入而大幅增加土地供應。
事實上在目前經濟前景不明、樓宇供應充足的情況之下,政府即使硬要增加土地供應,也不可能令收入增加多少,因為這樣做只會令地價進一步下滑,額外增加的土地只怕未必能彌補地價下跌的損失,到頭來政府的收入甚至因加得減。更重要的是土地是特區政府極為珍貴的資產,是政府一項重要的長期收入來源,若為了一時的赤字而賤賣土地,只會損害政府未來的收入來源,長遠而言反而對政府的財政不利。

津貼租金皆大歡喜
而除了控制土地供應外,特區政府未來一段時間的房屋政策也應以穩定房地產市場、減少公私營樓宇相互競爭為主,例如為輪候公屋市民提供租屋津貼,讓他們可以在私人市場租屋住就是一個很好的構思。這個新安排不僅令輪候公屋的市民可以更快上樓、有更多選擇,政府也不用再投放愈來愈多的資源興建、管理、維修愈來愈多的公共屋邨。更妙的是推出租金津貼計劃更可以改善目前私人樓宇供應過剩的情況。我們認為像這樣的構思應該盡快及大規模的實施。
(圖)新年度沒有增加賣地數量,顯示政府致力穩定本港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