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中資股現轉勢跡象

英之見:中資股現轉勢跡象

外圍股市繼續十分強勁,相信就算本地銀行地產股如何不濟,也總該有個像樣的技術性反彈,財政預算案與滙豐(005)及恒生(011)業績不錯是不明朗因素,但早已反映於股價上。當然捨難取易,仍是出口股份較有動力,估計大落後的ASM太平洋(522)會較有上升水位。
雖然恒指可望反撲至10600左右,但中資股份則絕不宜貿然入市,現時資金流向是市場主流,早前恒指下挫,只是本地股份弱勢,中資股及出口股反成避風港,所以這些股份是在高位,外圍強勁出口股不用擔心,可是上周五中資股卻有轉勢的迹象。
轉勢觸發點是華能(902)旗下的電廠宣布減價,電力股帶動國企股調整,當然現時消息已反映,可是以過往經驗所得,這些股份一旦開展調整,幅度通常不是止於1成以內。

政策風險不能不察
尤其是現時出口股食正美國復甦的概念,本地股份又超賣有權反彈,在資金流向這環節,中資股隨時是最蝕底的一方。
不錯國企股就算在現水平估值仍不算高,但偏低自然是有其原因,政策風險、公司管治水平、較低的透明度,以及社會責任等等,這一切折讓因素根本從未變過,只不過在氣勢如虹炒風熾熱之時,就完全被市場忘記,到個別事件出現之後,焦點又重回風險問題之上,加上一大堆獲利貨及止蝕盤,自然很容易一有調整便又急又深,對待這些股份是更加要有平常心,去年兗煤(1171)的教訓實在太深刻。
今次華能的事件,一方面提醒投資者政策的風險,而更重要的是,國內的市場競爭結構雖仍未有大變,可是企業的定價策略已並非沒有壓力,在未來幾年市場競爭結構的變動可能更不利,所以不宜盲目看得太高,在大型上落範圍下炒作會是較佳戰略。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