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位處歐洲中央,一八一五年在維也納會議被確認為永久中立國,中立地位令瑞士避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災禍,成為世界最富有國家之一。但隨着國際形勢的改變,中立政策受挑戰,瑞士對於是否加入聯合國和如何奉行中立,態度亦漸見改變。
聯合國的前身國際聯盟在一次大戰後成立,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瑞士為成員國;到一九四五年聯合國成立,歐洲總部仍設於日內瓦,但瑞士沒有加入。瑞士駐聯合國大使諾德曼說,這是因為瑞士人對於國際聯盟無力阻止二次大戰爆發的不愉快經驗,記憶猶新。
但當瑞典(四六年)和奧地利(五五年)等中立國陸續加入聯合國,中立就等於不加入國際組織的想法備受挑戰。八六年瑞士公決是否加入聯合國時,七成半選民說不,認為當時尚有二、三十個國家沒有加入聯合國,加上美蘇對抗,令聯合國沒有作為。不過九十年代初冷戰結束後,聯合國被國際奉為合作解決全球問題的組織,成員國現已增至一百八十九個;同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聯合國的國家,就只剩下梵蒂岡。
瑞士政府和國民因而開始一改對國際機構的孤立態度。九二年全民公決支持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及後瑞士還跟隨聯合國制裁伊拉克和南斯拉夫,而容許派軍隊參與維持和平任務的決議,去年也得到全民公決支持。九一一事件後,政府強調要加強國際合作,加入聯合國呼聲愈發高漲。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