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所急所想 - 李怡

李怡專欄:所急所想 - 李怡

第二屆行政長官,在違反《基本法》規定必須經選委「不記名投票」產生的情況下,以實際上屬記名投票的「提名表格」的方式,在上星期四產生了。有資格投票的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湯家驊說,他自己雖有投票權,卻無機會投票,而這次第二屆行政長官的投票率是零。相信這是人類自有選舉歷史以來最大的笑話,縱使專權國家的蓋橡皮圖章式的選舉,也從未出現過這種破天荒的笑劇。在一些報章上大幅刊登祝賀董建華當選廣告的各界精英,無疑反映了尤乃斯柯的荒謬劇《犀牛》裏的人人搶着變犀牛的趨勢。
當選的董建華在他煞有介事的當選聲明中說,他是聽到廣大市民的心聲的,「大家都希望盡快恢復香港經濟活力,盡快改革政府架構和辦事作風。急你們所急,想你們所想,回應你們的心聲,就是我對香港的承諾。」
關鍵在於董伯是否真的聽到廣大市民的心聲,還是只從一些「愛國報紙」上聽到中央的聲音和維園阿伯的聲音。過去五年,廣大市民想些甚麼,急些甚麼,從董伯的當選聲明來看,他並不知道。
市民急的不是恢復經濟活力,而是切身的失業威脅,儘管這二者不無聯繫。市民急的是北上消費和人們節省開支的情況下各行各業的經營困難。但面對北方低工資、低成本的競爭,董伯只會重複地說「中國好,香港好」。香港失業問題已延綿了幾年,並愈趨嚴重,但董伯只是口頭關心,實際上多年來都束手無策。市民急的是負資產,董伯早幾年卻鼓勵市民置業而擴大負資產人數。財赤問題應在早幾年就有所發現,但董伯卻不急,近月才提出來並着手解決。市民希望通過加快舊區重建、增加小販區等辦法來解決就業問題。董伯卻考慮到大商家的利益而加以擱置。市民希望採用累進稅制、增加利得稅等方法來為政府財政開源,董伯考慮的卻是不損害營商者利益而向廣大市民開刀的辦法︱︱降低或去除薪俸稅免稅額和開徵消費稅。

市民想的是特首能表達維護香港這一制的價值觀,包括自由、法治、人權與民主。市民不希望特首出言干預新聞自由,不希望特首尋求人大釋法來損害香港的司法獨立,期望特首讓路祥安去職,因為經由大法官為首組成的調查委員會已宣判他是「不誠實的證人」。市民對於特首頒大紫荊獎給涉嫌破壞香港治安的前鬥委主任楊光極為反感。市民也不希望特首不顧香港的法治精神輕言法輪功為邪教。
過去五年,特首沒有急我們所急,而所想的也與廣大市民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