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向政府科技機構進一言

傳訊四圍炳:向政府科技機構進一言

近日科技園宣布新行政總裁人選,終於找來半導體界資深從業員、前摩托羅拉華裔高層譚宗定擔任此要職。此乃應用科技研究院選中同屬半導體界的前科大客座教授學者黃兆光擔任行政總裁,以及數碼港找來李澤楷的電訊盈科當牽頭後,又一政府科技機構委任非行政官僚擔當最高負責人。相信他們會放棄僵化的官僚制度,靈活彈性處理問題,未來科技界將有一番新景象。

讓行內人掌要職
特首董建華成功連任後,下一步便會推行高官問責制(或稱部長制),委任須承擔政治風險的局長。從上述兩項委任推論,特首對向外招攬專業人士興趣甚濃,相信未來的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局長,大有可能由業內人士擔任。由熟悉業內運作人士出掌此職,有助推行切合現況的新政策,刺激本地行業成長,對於業內來說,可算是好消息。

行新政策改弊病
香港過往的政府科技資助機構一向備受詬病,筆者先前評論政府支援基金,如工業支援基金和應用科研基金問題多多,被審計署批評不在話下;歷史悠久的生產力促進局,多年來接受公帑資助,姑勿論是否曾幫助香港企業提高生產力,但自身未能因「生產力」之名而升價,反倒一直出現入不敷支的情況!更甚者,生產力促進局出現「與民爭利」的情況,以低價競投政府資訊科技合約,筆者多年來與不少業內人士接觸,已曾聽過無數次同類的批評!聽聞生產力促進局將會接受外間顧問報告的建議,進行一系列架構重組。希望新局如同上述機構,引進新人事新作風,改掉過往的弊病。

參考北京中關村
雖然政府說了多年支援科技發展,但效果成疑,現在才掌握到些少頭緒,科技園、數碼港和應用科技研究院等剛剛起步,要待多年才見成績。當然,香港要從冇到有,搞科技上位需要不少投資,面對財赤的政府,究竟有多少彈藥可花?
反觀國內,北京中關村素有中國矽谷之名,多年來滙集了全國不少科技界精英,共有數千家大中小型企業,成為中國科技發展龍頭。追溯起來,還不是當年一些外國留學回國的知識分子,參考美國矽谷和波士頓128公路的經驗,成功建立中國科技業核心CriticalMass。
下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的負責人會來港演說,兼且招攬有意投資的商人。香港搞上甚麼園甚麼港甚麼研究院,只是後來者,現今大可觀摩前人的步伐,減少行冤枉路的機會。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