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皇室成員的難道就不可從商,不能跳出「只做慈善工作」的框框?英女皇幼子愛德華王子與太太蘇菲一直希望有自己的事業,英女皇最初都予以支持,但兩人頻頻被指利用皇室成員身分牟利,受到猛烈抨擊。他倆上周六終於宣布,待完成手上的工作,便會全身退出商界。
三十七歲的愛德華在英格蘭一個會議中說:「今年女皇慶祝登基五十周年,我們明顯須更支持女皇,並在未來分擔皇室愈來愈沉重的責任及職責。」因此,他和蘇菲今後會專注在慈善工作上。
愛德華三月底會辭任由他創立的電視製作公司ArdentProductions的製作總監一職;蘇菲也會由公關公司RJHPublicRelations的執行董事改任非執行董事,不再受薪。
對愛德華夫婦這個決定最表支持的,相信非英女皇莫屬。英國皇室成員傳統上不會有「創一番事業」的念頭,但既然這是愛德華夫妻的意願,英女皇最初也認為未必損害皇室名聲,便給他們開綠燈。
豈料,傳媒多年來不是「踢爆」愛德華利用皇室成員身分為電視製作公司賺錢,便是報道蘇菲為爭生意竟出言侮辱首相貝理雅夫婦、已故威爾斯王妃戴安娜,甚至女皇本人(見附表),實叫女皇忍無可忍。
女皇去年七月史無前例地對投身社會工作的皇室成員頒布新指引,訂下更嚴厲的限制,以防有人利用皇室身分牟取商業利益。現在是非多多的愛德華夫婦「洗手不幹」,有報道指女皇決定每年多給他們二十五萬英鎊(約二百七十七萬港元),作為失去薪金的「賠償」,加上原有的皇室財政資助,他們今後每年共收八十四萬一千英鎊(約九百三十萬港元)。
白金漢宮指有關增撥金額純屬揣測,又強調這是女皇與愛德華的私事。
愛德華夫婦「創業夢」落空的原因,是他們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恃着皇室人員的某些「特權」牟取利益。但皇室成員身分跟從商之間,是否必然存在利益衝突?
其實即使保守如英國皇室,都認為皇室成員追求自己的事業或生意絕對合乎今日世界的方向,也可顯示才幹和自力更生的能力。至於其期間會否惹來非議,關鍵要看該皇室成員是否懂得「避忌」。在皇室地方洽談生意、藉身為「知情者」之便而大爆其他皇室成員私隱等,都是敏感的舉動,可免則免。
歐洲其他國家新一代皇室成員中不乏自行創業的例子,但未聽聞任何「利益衝突」的問題,香港女子文雅麗的丈夫、丹麥二王子約阿希姆便是其一。他自立門戶經營聖誕樹及紅酒,貨品每年聖誕都會出口到香港,他更會親力親為到港打點。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