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登場:<br>上樓尋矜貴懷石料理

新登場:
上樓尋矜貴懷石料理

「懷石料理」中的「懷石」,源於僧侶夜間修行時,將烘暖的石頭抱在懷中暖腹,暫抵飢寒之苦的典故。「懷石」二字的日文讀音與茶道中的輕食「會席」相同,慢慢地日本人將原來的「會席料理」稱為「懷石料理」。新張的上樓懷石料理店,不但由日籍師傅主理,由菜式的先後次序到餐具擺放,完全依足傳統。今天就順着上菜的先後次序,逐一介紹懷石料理中的九道菜式。
記者:莫麗嫦
攝影:林栢鈞

第一道 先付
第二道 前菜
品嘗懷石料理,必須逐碟細味,服務員會在你完成前一道菜式之後才端上下一道菜。先付(用於開胃的漬物)及前菜會最先送到你面前。採訪當日師傅以自製的芝麻牛奶豆腐配魚子醬為先付,前菜則為北海道海膽鮮蝦冷盤。
試味報告:
豆腐入口芝麻味香,配較鹹的法國魚子醬,味道調配得宜;海膽極之鮮味且入口即溶,配番茄青瓜蝦及芝士,更能將鮮味提升。

第三道 吸物
「吸物」亦可稱為「碗物」,即清湯,為客人暖暖胃、清清味覺。今次的清湯是大家熟悉的水魚湯,湯內有一小片水魚背的裙邊及一塊燒年糕。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湯內幼細的葱絲在餐牌上稱為白髮葱,立時在菜式之外添了分滄涼的意境。
試味報告:
單炮製此湯已需要兩日時間,水魚的鮮甜味被完全熬出,湯內的水魚裙邊十分爽口,與煙韌的年糕形成對比。

第四道 刺身
兩件Toro看似無甚特別,但講究的日本人要求兩塊刺身的色澤相近,若有一深一淺的情況便會影響菜式的美感;另外兩片鱲魚刺身,特別在要連皮食,你又試過未?
試味報告:
兩塊Toro的脂肪飽滿均勻如神戶牛柳,入口自然鮮嫩無比;連皮的鱲魚非常爽口,更添口感。

第五道 燒物
吃過原汁原味的刺身後,接下來的是較香口的燒烤美食,日式燒鵝胸烤得夠晒惹味,跟生菜仔出場,既好看又美味。
試味報告:
軟熟的鵝肉伴着爽口的生菜同吃,更覺肉汁豐富。

第六道 煮物
嘗過味濃的烤肉後,好應該來個小息,味道清淡的煮物,材料有冬瓜、魷魚、馬頭魚和扁豆等。
試味報告:
煮物不慍不燥,用清湯底及慢火煮食,材料燜得很腍身入味但又不失原味。

第七道 炸物
清淡過後,就有卜卜脆出場,日式天婦羅炸蝦、番薯和冬菇,半透明的薄脆炸漿,讓材料若隱若現,極誘人。
試味報告:
天婦羅外脆內軟,廚師功力之深厚可見一斑,炸漿給材料添鬆化口感之餘,並沒影響材料的味道。

第八道 御飯及味噌湯
大廚把當造的笋加入白飯裏就是笋御飯,同行還有麵豉湯及日式鹹菜。
試味報告:
清淡爽甜的笋香滲滿粒粒煙韌的白飯。

第九道 水果子
八款菜式過後,終於輪到甜品。懷石料理的材料都會因應四季不同而改變,因此甜品通常會以合時水果奉客。用日本士多啤梨及西班牙白蘭地炮製的啫喱,色澤如琥珀,亦因此被美名為琥珀羹。
試味報告:
來自日本的士多啤梨多汁香甜;啫喱加了白蘭地,充滿淡淡酒香。

精緻美食之外
懷石料理脫離茶道而獨立後,起初是日本文人宴客的盛宴,後來更成為皇室貴族的料理,因此不論在食品方面講求精緻華麗,就連用餐的地方、器皿及服務員侍客禮儀也十分講究。

「女將」侍候
每間懷石料理店都有一位穿着整齊和服的鎮場「女將」,充當女主人的地位,負責安排及視察服務員接待食客的工作,並且將顧客的要求及喜好向主廚交代。店中「女將」美保子女士是大下內師傅的太太,男「煮」內女主外,合作無間。

盛器的藝術
除了在菜式及環境擺設上花心思外,每道菜所用的盛器亦分外講究。傳統上,餐具也會隨四季變換而有不同顏色配合。不過,餐廳老闆為求突出每位顧客的獨特性,特別搜羅不同款式的盛器,改變共用一式一樣餐具的傳統。

地址:中環區
電話:28508371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正午12時至下午3時,晚上6時半至10時半
座位:約30個(上層),約20個(下層)
付款方法:現金或信用卡(Visa,Master,Diners)
備註:想吃懷石料理,必須於兩日前訂位,每位$600(按每季餐牌變動作調整)。另有三款日式午餐供應,每位收費分別為$150、$180及$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