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今揭幕<br>大陸工商界促修憲保障私產

全國政協今揭幕
大陸工商界促修憲保障私產

全國人大、政協會議開幕前夕,呼籲修憲之聲紛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要求修憲保障私產權,令大陸的私有財產享有如國有財產般的憲法保障。而一班內地學者也呼籲當局將個人遷徙自由重新寫進中國憲法,消除非原居地人民在就業、子女教育及社會保障等方面所面對的歧視。

英文《中國日報》昨日報道,全國工商聯已正式向政協提出修憲的建議,使人民的私有財產享受國有財產般的憲法保障。
中國憲法第十二條規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憲法並沒有對私有財產作同樣保障,因而令不少私人企業家賺錢後,紛紛把財富轉移外國。
全國工商聯是個官方認可的代表全國民間工商界人士的非政府組織,會員不少是全國政協委員。可是,修憲要經過一段頗長時間的醞釀,要在今年人大會議完成修憲程序,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和討論。

學者籲把遷徙自由重寫入憲
全國工商聯要求的「保護私產」入憲,不只是在保護私有財產的問題,還涉及「姓資(資本主義)姓社(社會主義)」的爭論。去年七月,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在「七一講話」中表示容許私人企業家入黨的建議,招致左派的猛烈抨擊,認為此舉破壞社會主義制度,應予以抵制。江的建議至今在黨內仍未達成共識,相信當局不會在此時抖出「保護私產入憲」的爭議。
另外,民間組織、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所所長張曙光教授,上周日在一個研討會上指出,把遷徙自由重新寫入憲法的需要非常迫切,因為大陸的戶籍制度目前雖日漸寬鬆,但沒有法律保障農民或非原住人口入城或遷徙後的個人權利,令他們在就業、社會保障及子女教育方面受到嚴重歧視。他呼籲人大把遷徙自由重新寫入憲法,並同時禁止富裕地區採取歧視政策。
該研究所理事長茅于軾昨接受本報長途電話訪問時說,雖然中國政府已逐步改革戶籍制度,讓人民有條件下自由流動,但礙於中國人對個人的權力認識不深;雖然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許多時候個人仍是「依附單位之下,做黨的臣服工具」,因此,他估計,起碼要在五至八年後,國人的遷徙自由才會重新被寫進憲法內。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