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市民、商界及立法會議員強烈反對,稅基廣闊的新稅項事宜諮詢委員會仍在提交財政司司長最後報告中,建議最快三至四年內開徵百分之三消費稅,估計每年可為政府帶來一百八十億元收入。委員會更提出一個初步的消費稅方案,包括容許每年營業額五百萬以下的中小企毋須代政府收稅、以及豁免向出口貨物及旅客徵稅。 記者:莫劍弦
委員會主席鄭慕智表示,最終是否實行有關措施及如何落實,應由財政司司長決定。不過他認為,按目前香港經濟情況,實施消費稅後,政府為市民提供額外稅項豁免空間不大,但委員會向政府建議應該向低下層提供直接津貼,例如租金及子女書簿費津貼,避免低下層生計受到開徵消費稅打擊,但多位立法會議員仍然猛烈抨擊有關方案形同「劫貧濟富」。
根據委員會在報告中建議,港式消費稅會是參照新加坡,採用多階段收稅模式,即是在製造、批發及零售層面均可收稅,避免造成層壓效應。
委員會又建議效法新加坡做法,將稅收起徵點定於每年營業額五百萬港元,換句話說,營業額少於五百萬的中小企,可以毋須代政府收稅,估計全港有五萬零七百家企業要登記,佔九九到○○年交報稅表企業百分之二十五。
委員會秘書、庫務局首席助理局長林啟忠承認,在這個機制下,同樣一種貨品,例如報紙,在便利店中售價可能會較報攤高,但報告認為大企業的規模經濟優勢可以令這個因素相互抵銷。
此外,委員會建議對出口貨物及旅客購物採取零稅率,林啟忠指出,這樣安排可以避免香港「購物天堂」美譽受打擊,日後政府實行有關退稅安排時,一定會以方便使用者為最大前提。
報告中亦指出,開徵消費稅後,會令通脹即時上升,但長遠而言影響不大。鄭慕智則承認,由於委員會職權所限,他們沒有將貧富懸殊等問題考慮在內,但他堅持現時有需要開始做準備,亦要從整體市民去考慮,而且他們亦建議向低下層提供補貼,可以達到擴闊稅基目標。
不過,立法會各大政黨、工商界均強烈反對有關建議。飲食界代表張宇人強烈反對開徵消費稅,認為會進一步打擊疲弱的飲食及零售業。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則批評開徵消費稅形同「劫貧濟富」,要低收入人士交更多稅去補貼政府,並不恰當;連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及前綫立法會議員劉慧卿亦認為,消費稅有欠公平,政府應檢討究竟稅基擴闊到甚麼程度才合理。
稅務學會副會長趙善改認為,徵收百分之三的商品及服務稅是合理的做法,好處是全人類都要繳稅,但他建議政府豁免向一些基本用品及糧食徵稅,以減輕低收入階層的負擔。
嶺南經濟系教授何濼生認為,任何稅項的增闢都肯定會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目前香港經濟疲憊不堪,開增消費稅未必可以帶來政府預期的可觀收入。物價貴了會令市道更差,租金和政府賣地收入都可能會受拖累,企業盈利下降,間接促成裁員減薪,都會令利得稅及薪俸稅下跌,這些後果都會令消費稅帶來的淨收益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