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印度教徒和回教徒雖然在同一片土地上共存了幾百年,但彼此在宗教及文化習俗上均存在重大分歧,在英國殖民統治的分化下,雙方仇怨加深,最後國土更一分為二,但兩派之間的關係卻未見改善,成為一個隨時爆炸的計時炸彈。
兩派仇恨的根源,可追溯至十六世紀莫卧兒人在印度建立穆斯林帝國後對印度教徒的高壓統治。在十九世紀,英國為了延長殖民統治,深化印度教徒和回教徒之間的仇怨,令雙方的嫌隙無法彌補。
即使英國在四七年撤出印度前,讓印巴分治,但問題仍未解決,為數逾一億人的回教徒仍居住在印度境內,與佔大多數的印度教徒經常發生摩擦,一旦有人挑起教派衝突,便像野火迅速蔓延全國。
阿約提亞的巴布里清真寺問題在印度獨立後沉寂了三十多年,但印度教徒先後在九二年和今年挑起毀寺建廟的紛爭,結果再次觸動這個計時炸彈,引發兩派的仇殺。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