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不但衝擊香港經濟,同時亦拖垮了一直依靠賣地收益以及外滙基金投資回報支撐的政府公共財政,有會計界人士指出,政府開徵消費稅後,政府公共財政毋須再依賴不穩定的土地及投資收入,長遠而言,對政府財政會更加健康。
事實上,在回歸之前,由於經濟出現泡沫繁榮,每年在賣地及財政儲備帶來的非經常性收益數以百億計,就算當時政府經常收支帳目已出現赤字,當時政府及社會亦沒有迫切要求檢討稅制。
不過,自金融風暴後,賣地收益及外滙基金投資回報大跌,政府被迫推出稅制檢討,以及研究開徵有更加廣泛稅基及穩定的消費稅。
有會計界人士指出,雖然社會上十分抗拒開徵消費稅,但無可否認,未來五到十年,香港在地產及股票方面投資收益,絕不可能回到九十年代時的繁榮,但政府公共開支卻不可能壓縮,所以一定要尋找新收入來源,避免政府各項服務要大幅削減。
從世界各地經驗顯示,開徵消費稅是一個可行而且可以為政府提供穩定收入的方法,至於會否對零售業造成衝擊,該名會計界人士認為,只要稅率不高,問題應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