覬覦發展潛力Polo進軍歐洲

覬覦發展潛力Polo進軍歐洲

62歲的華夫.羅倫﹙RalphLauren﹚是美國時裝界天之驕子,他一手創辦的Polo,是全世界家傳戶曉的名牌,目前出售的產品超過60種。羅倫於1997年將Polo上市,淨賺數億美元,但之後Polo股價持續偏軟,業務更屢陷困境,羅倫似乎對於經營之道無所適從。直至2000年,羅倫請來49歲的老行尊羅渣.法華﹙RogerFarah﹚擔任集團主席,掌管財務及運作,才令業務重上軌道。

羅倫與法華正好是一對最佳拍檔,二人合作後,羅倫可以專心於時裝設計及推廣,而Polo的業務運作,則由法華全權打理。事實上,目前二人雄心萬丈,更誇口Polo會在未來三至五年,動用10億美元流動資金擴充業務,主力進軍歐洲市場,與Gucci等「本地薑」硬碰。
歐洲人一向對時裝十分着迷,一般人都願意花上可動用支出的10%添置新裝,比美國人平均多出一倍,但這個總營業額達到23億美元的龐大市場,Polo卻只佔10%。羅倫打算大量擴充歐洲的專門店,把數目增加兩倍,而全資擁有的更會由目前的四間激增至數十間。羅倫希望於5年內,將Polo的歐洲營業額提高到10億美元。
當然,羅倫的宏願並不會輕易達到,尤其計劃所需的資本開支將會相當高昂,預計每年需要1億美元,而且亦會遇到相當大的阻力,因為歐洲人一向比較傾向購買本地貨,排斥入口貨。
另外,當地百貨公司不多,出售Polo貨品的都是一些小商店,而這些小商店當然不願意Polo自行開設新店與其競爭。為此,羅倫不惜花費2.3億美元,打算於2年內將Polo在歐洲的產品銷售權全部買回。

首度出擊 先聲奪人
在今年1月,羅倫正式向各歐洲時裝巨人下戰書,於時裝聖地米蘭市舉行一個隆重的男裝表演,順便為於當地剛收購的時裝旗艦店造勢。雖然Prada、Gucci、Armani等歐洲時裝名牌亦於同一日舉行時裝表演,但Polo明顯較受傳媒注目,知名報章《國際先驅論壇》(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翌日更以頭版報道,令Polo聲勢大增。羅倫高興地表示:「這次表演我們獲得極高的評價。在歐洲,美國時裝設計師一向被視為市場推廣者,而本地的時裝設計師則是藝術家。」他對於自己能「左右逢源」,兼具商業與藝術,自然十分得意。

羅倫及法華之所以對歐洲市場特別緊張,是因為名貴的時裝於該處較為吃香,邊際利潤遠較美國本土為高。不過,一名曾任TommyHilfiger買手的基金經理表示:「他們要達到目標,將會相當艱巨,因為歐洲欠缺百貨公司網絡,銷售點過於分散,令零售困難重重,而且由於小商店入貨量僅是美國百貨公司的三分一,故在分銷上亦十分麻煩。」因此,羅倫也斷言:「要進軍歐洲,我們的最佳方案是自己開店。」
羅倫的另一目標,是擴充副產品生意。Polo的副產品,邊際利潤比時裝更高,但營業額只佔整體的9%,比起對手的30%,有着明顯的距離。羅倫絕不放過任何拓展生意的機會,包括考慮將名字租給豪華酒店賺錢。他信心十足地表示:「我們所嘗試過生意,暫時都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