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研究擴闊稅基的新稅項事宜諮詢委員會今日向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提交報告,由鄭慕智領導的委員會一直相信,開徵百分之三的消費稅是唯一可以擴闊稅基的方法,但考慮到政府難在短期內推行,委員會趕在煞科前臨時增添加差餉、削減免稅額的建議,並建議當局可在短期內開徵陸路離境稅,以向國際顯示當局有決心解決財赤問題。 記者:王惠芳
委員會去年八月推出諮詢文件時,臚列了增加稅收的十三項建議,當中並無包括增加差餉,但委員會去年十二月在撰寫報告階段時,深感開徵消費稅的建議「遠水不能救近火」,乃加上加差餉、削減免稅額的建議。
有委員也感到,政府剛在施政報告寬減差餉,半年之內又提加差餉似乎不太好,但卻相信此建議較易推行。至於削減免稅額,有委員不認同是向低下階層「開刀」,因以過去累積通縮,減免稅額也不為過,建議可增稅收二十億元。
至於諮詢文件中唯一獲得較正面反應的是開徵陸路離境稅,正反意見各佔一半,委員會認為建議可擴闊稅基,若以每人收取十八元計算,可為庫房帶來九億元的額外收入。
委員會相信,雖然以上短期措施未能為庫房帶來龐大收益,但政府應該以「收得幾多就幾多」的取態,以向外界表明當局正採取措施消減財赤的壓力。
對於委員會一直推舉的消費稅,則遭受九成意見書的強烈反對,但委員會認為,此是唯一解決香港稅基過分狹窄的出路,而開徵百分之三的消費稅,可為庫房帶來超過一百八十億元的稅收。但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就猛烈抨擊,指開徵消費稅是「愈窮愈見鬼」的建議,因消費稅是一種累退稅,低收入住戶需要負擔較高的稅率,同樣是百分之三的消費稅,但窮人的稅率佔住戶入息的比例,是有錢人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