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駁擊:政府議而不決財赤惡化

自由駁擊:政府議而不決財赤惡化

理工大學商業學系副教授 林本利

由於特區政府經常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故此每年財政預算案前,筆者總可以將過往的建議再一次提出,而政府最終被形勢所迫,無法不考慮和接納這些建議。三年前,雖然香港經濟從金融風暴中稍為穩定下來,但由於樓價暴瀉,八萬五政策令土地和樓宇供應激增,市民的置業能力和意欲已大不如前,政府顯然無法再依賴賣地及其他和樓市相關的收入。

錯失拍賣3G良機
當時筆者提出幾項建議,希望藉以紓緩財赤。這些建議包括拍賣第三代流動電話(3G)牌照、將公務員薪酬凍結在九七回歸時的水平、開徵離境稅和環保稅等新稅項,政府並應盡快落實私營化計劃和推行公務員體制改革、引入自願離職計劃等。
經過三年,政府對上述建議的取態又如何呢?政府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研究和立法,終於在去年九月,市況最差的時候拍賣3G牌照,結果只能以底價售出,估計每年只為庫房帶來兩億元收入,十五年的牌照折現總值只有十九億。這和二○○○年初估計每年近六十億元收入,十五年折現值六百億相距甚遠。
至於公務員將薪酬回復至九七年水平的建議,九九年時只須將九八年四月約百分之六的整體增幅剔除,便可以達到。當時通縮趨勢已成,貨幣購買力增加,將薪酬凍結在九七年水平,公務員名義收入不減,實質收入反增加,理應符合《基本法》。凍薪建議每年可以為政府節省近百億元的薪酬支出。
只可惜,政府不但沒有勇氣撤回百分之六的薪酬增幅,去年還再整體加薪百分之二至五,令每年開支增加五十億元。庫務局長最近指出公務員回歸後名義薪金增加百分之五至十一,實質更增加了百分十七至二十三,暗示政府結構性赤字和公僕加薪有關。現在才要公僕大幅減薪,相信政治上會更加困難。
至於引入離境稅、環保稅,甚至適當地調高公營醫院和診所的收費,雖然額外收入不多,估計只有二十億元左右,但這些新稅和加費,符合公平原則,讓市民更有效率地使用社會的稀有資源,以及避免公營和私營醫療服務的使用嚴重失衡。

部門膨脹薪酬失控
另外,政府可以透過推行和擴大自願性離職計劃,出售政府資產和外判服務,進一步削減經常性開支,以及將出售資產的非經常性收入,作為短期刺激經濟和紓解民困之用。
三年前,不少人早已料到在賣地收入不繼的情況下,政府無可避免要先節流,再考慮開源。只可惜政府官員繼續讓公營部門膨脹,公僕薪酬失控。在公務員堅拒減薪的形勢下,政府現在要削減財赤又談何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