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哥福嫂絕對是典型的香港人,頭腦靈活識轉軚;卻又比一般香港人樂觀積極,在市道一片悲觀的情況下,他們仍然無所畏懼,沒有怨天尤人,反而主動找尋出路,嘗試從事不同行業,揸的士、小巴、搬貨、清潔、小販、開花場……簡直七十二行瓣瓣通,實行以夫妻檔去創新天地。
記者:曾順珍
攝影:黃子偉、李日進、周旭文
每天早上九點,福哥便駕着客貨車,到牛池灣街市附近等客人落單送貨,通常一個上午可以接到兩單生意,大約可賺$200至$500,然後下午便回西貢花場,與福嫂在那裏灑水打蟲,很快忙碌的一日便這樣過去,又是時間回家做飯。
福哥的花場開了兩年,僱有兩個夥計,除了運送工作要依靠他們外,其餘工作福哥福嫂都會親力親為。
「呢個花場原本係由一個七十多歲的阿伯打理,兩年前他要退休,咪頂畀我哋囉。由開始到現在,我一共投資咗40萬蚊,不過我估計起碼最少要五年時間先可以回本。做呢行真係好天斬埋落雨柴,有時一個月唔發市,一發市就當三年。」說話慢條斯理的福嫂笑着說。
聽福哥講,他們原本是園藝的門外漢,真正的老本行是做運輸,九七前他們撈得風生水起,有三個夥計、一部客貨車和一部五噸半貨車,不計人工每月淨賺五萬元,所以夜晚福哥通常「萬歲」請食飯,八、九個人埋單最少都要$1,500。
「那時環境好,無乜所謂,啲夥計做得咁辛苦,請他們食一餐好嘅都要啦。有時我和老婆晏晝嗰餐,都會去九龍城翅中王度食鮑翅啦,我哋都算係豪爽嘅人,唔會太計較嘅。」
揸完的士後,福嫂覺得小巴做得過,於是又建議福哥去揸,每月賺兩三萬又是輕而易舉。之後,九七年因地產興旺,他們兩夫婦又沾手清潔行業,專替已裝修好的公司或家居進行內部清潔。就因為無論做哪一行都太易搵太易做,所以他們根本無擔心過前景。
「我哋係無諗過要積穀防飢,所以我揸的士時最愛賭錢,每次上落都一萬幾千。又好似我老婆咁,得閒無事最愛到金舖Shopping同買金,因為以前窮買唔起,有錢時就當係補償,還跟金行熟絡到把金器拿回家後第二日才畀錢。」
金融風暴令不少人輸身家,福哥一家雖不至於山窮水盡,但卻風光不再。
「97後所有市道都向下滑,連帶清潔都做唔住,於是惟有做番運輸,揸住一架客貨車四出幫人送貨,連夥計都唔使請,我一個人就搞得掂。但運輸已不及從前好景,每月只得兩萬蚊收入,而且總係唔夠用,於是我就開始計算吓一家嘅支出,原來加埋兩個仔,一個月嘅開支都要三萬幾蚊,那時才知道自己原來一直太大使。」福哥邊吸着「紅萬」邊說。
以福哥福嫂積極的性格,不夠錢用當然要搏命去搵,於是福嫂見人賣菜賣得咁發,便提議去漁灣邨賣菜,還親自落菜欄入貨。但賣了三日,他們發現一斤菜成本雖得幾毫,但並不是想像中易做,因為若不能即日賣出,蔬菜便要丟掉,最終他們也只有蝕本。不久,他們又見將軍澳的一塊爛地,整日有不少小販擺檔賣菜,經連日來的觀察,他們發覺單單沒有燒臘檔口,於是二話不說,立即向人取貨做起燒臘生意。這回他們又是敗興而歸,因為原來爛地四周都有街市,買燒臘的人多會幫襯相熟檔口。「愈做得多愈能吸收到經驗,我哋兩公婆最好嘅地方係有勇氣,又有老公嘅支持,無論乜嘢事,我哋都會一齊做,所以我哋係生意上嘅好拍檔。」福嫂對這點是有些自豪的。
兩年前在朋友的介紹下,福哥得知有人想出售花場,經過十多日的觀察後,知道一盆$180的盆栽可以賣出幾千蚊後,終於扑槌接手。由於是門外漢關係,他們惟有邊接手邊請教行家。「都係做落我先知原來種花要打蟲、修剪、轉泥、轉盆等工作,有時見到別人嘅花種得咁靚,都會立即請教;邊種可以曬太陽,邊種唔可以,都係要做過先知。」福哥坦言現在還是研究階段,未曾達到專業水平。
「遲些我打算接多些花園工程來做,即係專幫別人的花園種花、打蟲咁,可以賺得多些。不過做花場呢行太困身,好難接觸外面嘅事物,因為我始終想睇吓出面重有無更好嘅門路,所以我會繼續揸客貨車,佢係唯一畀我接觸外界嘅途徑。嚟緊想做邊行?我重未知道,因為𠵱家似乎行行都難做,我諗我會再觀察耐一點,睇準機會先出擊。」
跟福哥福嫂做訪問好輕鬆,因為他們很坦誠,沒有其他被訪者般不太願意透露自己的經歷。福嫂重話今次可趁機會,向失業的香港人透露一點心得。
「我覺得我們兩公婆最叻就係轉軚轉得快,因為明知無前景嘅嘢,我哋就會放棄,另想其他行業搵錢。我認為多出外行街,會有助啟發生意靈感,因為你自然會知別人需要乜嘢。所以我經常叫一班失業嘅朋友同親戚,唔好坐喺屋企,失業就更應該出外逛,咁樣對做生意一定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