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須設法刺激成交

英之見:須設法刺激成交

港股近來的成交大不如前,就算去年國企一度風雲再起,成交最高一日亦只是有百幾億,最近幾月不錯有批工業股及中資股升勢甚勁,但過百億成交的交易日絕無僅有,以往的盛況真的不知何時再出現。成交不濟主因自然是不少投資者已喪失戰鬥力,97年再加2000年兩個大浪已足以令不少人一沉不起。
要港股成交重見昔日風光,似乎頗艱難,但筆者認為仍有一些地方可以改善,縮窄差價自然是其中之一,現時太多細價股交易呈膠着狀態,一個差價有時等如2%,自然值得一等再等。另外交易所亦沒有充分發揮與期交所合併的優勢,現時衍生工具交易的保證金,沒有辦法因應情況彈性處理,似乎追不上時代。
衍生工具其中一個主要功能是對沖,事實上期指市場深度較佳,以期指先行也有道理,何況現時期指交易時間長了半個小時,更加有誘因令有意買賣現貨的投資者去利用期指市場作對沖,例如持有現貨於4時後仍可沽出期指對沖,又或者想入市而在10時前見到期指啱價而先買期指,這些情況下期指都可以成為一個短暫過渡性入市工具。

提升服務質素方便買賣
產品有吸引性,但交易所仍應該設法更加方便顧客,持有現貨再沽期指,又或者沽空了現貨而買期指,風險對比單頭買賣期指低得多,但現時並無機制因應現貨持倉量去調低期指的按金要求,可是這個發展方向是必須的,尤其是香港仍是號稱金融中心,還有盈富基金(2800)與期指是一對很好的配搭。
其實不只是期指,沽空股票期權亦有同樣的情況,雖然不是太多人有興趣持有正股下再沽空認購期權,即是所謂的CoveredCall,但現時資訊系統愈趨發達下,是很應該提升服務質素去方便投資者,效果總應勝過不斷推出新產品,而又沒有板斧將這些新產品發揚光大。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