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約有八千萬噸蔬菜、水果,即總產量三成,因保鮮能力不足、運輸時間過長而腐爛,被當成垃圾扔掉,損耗率是美國等發達國的六至十七倍,年損失七百五十億元人民幣(約七百億港元)。專家稱,主因是內地保鮮技術落後,加上各地地方保護主義作祟,蔬果從產地運往市場銷售有很多人為阻撓,無法及時賣出而爛掉。
山東省是中國最大的蔬菜、水果生產省,但濟南市八里橋果品市場經常有大量生果腐爛,成箱成批被扔掉。該省沂蒙山區的果農由於生果賣不出去,又沒法儲存,只能拿去餵豬。
蔬果因滯銷而腐爛造成重大損失的情況,在大陸各地時有所聞。據統計,全國每年蔬菜、水果腐爛量超過八千萬噸,佔總產量的三成,損失慘重,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只有百分一點七至百分五損耗率。
流通不暢是大量蔬果腐爛的主要原因,公路上關卡多、收費罰款多,而陸路運輸成本最低、效率最好的鐵路系統又因國家控制嚴格,鮮會開放來調運商用品,都令蔬果的長途運輸遇到很多困難。福建、江西等地都曾發生農民因運輸成本過高,寧願讓水果爛在田裏也不採摘事件。
廣州一位司機表示,運一車五噸的龍眼到北京,油費、司機食宿費五千元,原本每車還可賺三萬五千元,但大部分司機都不願跑。因一路上過橋費、過路費,一關接一關,加上名目繁多罰款,沒一萬也要八千,到了北京若不能及時賣出去,爛掉一批,得賠老本。
內地蔬果保鮮專家潘恩民指出,海南的熱帶水果近年在北方非常受歡迎,但因為包裝保鮮做得不好,儲存運輸中的損失一般超過兩成,遠距離銷售的毛利被蠶食了大半。新疆的葡萄和哈密瓜是聞名於世的優質水果,卻因冷藏保鮮和運輸力不足,每年生產的六十萬噸哈密瓜中,只能外運八萬噸,大量的甜美葡萄更無法銷往海外市場。
農業部信息中心表示,國產生果在採摘後僅有百分一經過打蠟、分級、包裝等處理程序,而發達國家幾乎百分百都要進行水果採後商品化處理,而八成五的國產水果須即時投放市場,無能力保鮮儲存,否則就會失水或腐爛。
本報記者/新華社/《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