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雖然金融管理局及銀行界一致支持,擴大分享正面信貸資料,但消委會總幹事陳黃穗昨日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時指出,目前每月準時償還信用卡貸款的客戶仍佔大多數,若強制將正面信貸資料互相分享,恐怕有侵犯普遍客戶私隱的風險。
她認為現時首要處理問題,是當局及業界共同訂定措施,減低信用卡過度借貸情況。
較早前金管局與消委會就業界交換正面信貸資料事宜會面,對於陳太言論,是否反映成立正面信貸資料庫的討論進展不大,該局副總裁簡達恒表示,不能代消委會發言。
但簡達恒認為該會的取態及討論一直富建設性,而在擴大正面信貸資料上,私隱專員公署的意見也相當關鍵,現時雙方仍保持積極對話,金管局希望能盡快與各界達成共識,以解決破產法被濫用的問題,因為缺乏信貸資料庫的輔助,即使最穩健的銀行,也難準確判斷實況。
陳黃穗在會上表示,據該會調查所得,現時只有少部分人士,因過度借貸導致破產,約三分之二的信用卡持卡人仍每月準時還款,若「一刀切」強制交換正面信貸資料,可能侵犯了大部分準時還款客戶的私隱。
她又認為,金管局已向業界提出信用卡最佳執行守則及其他營運守則,可以待有關建議施行一段時間後,再檢討是否需要研究其他解決辦法。
她更批評借貸機構推廣信用卡手法,令過度借貸「火上加油」,例如發卡機構鼓勵申請人,在新發卡後一星期內使用現金透支服務,或首3個月只償還最低還款額,即可獲贈禮物等,都容易令欠債人「泥足深陷」。
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將於4月9日,就正面信貸資料問題再舉行會議。
另外,會上民主黨及消委會,都贊成加強消費者權益保障,至於是否倣效外國設立申訴專員,消委會建議由政府成立小組研究,不過銀行公會、接受存款公司公會及金融界議員吳亮星,均一致反對。
簡達恒則表示,金管局對是否設立申訴專員持開放態度,但現時透過銀行營運守則的自律機制,已有效運作,而在設立任何新機制時要考慮效益與成本問題。
銀行因應去年底修訂的營運守則,檢視本身符合程度而進行的自我評估報告,將於9月底完成,屆時該局會公布整體調查結果。
金管局會出席下次在6月舉行的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就消費者權益保障及是否需要加大該局在這方面的職權,進行跟進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