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運輸署計劃耗資九千多萬元,在今年底開始至二○○四年,逐步更換現時全港約一萬七千五百個「易泊卡」泊車咪表,改為採用八達通繳付泊車費。不過,有立法會議員批評,目前本港財赤龐大,無需要急於更換咪表,政府此舉是「應慳不慳」。 記者:黎國剛
交通諮詢委員會昨舉行會議,主席鄭漢鈞在會後透露,運輸署於二○○○年三月至去年九月期間,曾試驗三種智能卡,包括兩款電子錢包卡和八達通,結果發現這三款智能卡在技術上均可用於戶外泊車咪表,惟兩款電子錢包卡的流通量分別只有百分之二,而八達通流通量則達百分之八十二。資料顯示,八達通總發卡量逾八百一十萬張。
政府建議由今年年底或明年初開始,分階段安裝以八達通繳費的泊車咪表,取代目前的「易泊卡」咪表,預計二○○四年完成。計劃涉及成本約九千二百萬元,而日後每年運作成本則約五千三百萬元。
此外,當局亦會在八達通咪表預留位置,試驗同時使用信用卡繳付泊車費的可行性,若結果證實可行,將加入相關功能,預計二○○四至○五年可以實施。鄭漢鈞強調,由於更換咪表可提高成本效益及配合增值卡的最新發展,交諮會支持政府的建議。
不過,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鄭家富對有關建議,表示強烈保留,他批評,當局於九八年才安裝「易泊卡」咪表,現時再作更換,涉及金額相當龐大,在目前經濟不景及政府面對龐大財赤下,實沒有需要。他又說:「我作為駕駛者,都係啱啱半年前左右先習慣用易泊卡,唔用碎銀……如果又換咪表,駕駛人士都會無所適從。」
另外,交諮會又通過透過招標,由私人公司在全港三百多個的士站,加設電子顯示屏,向乘客提供交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