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計清楚 首次買樓學問多

支出計清楚 首次買樓學問多

普羅大眾,一世人買樓的次數不過數次,故置業的心情如何興奮不用多說。正由於買樓是人生大事,自然不能像買菜般能掉以輕心,特別是首次置業者,面對的疑問將接踵而來,因此買樓前應做足「功課」,好使安安樂樂成為業主。

初次置業須考慮的問題多的是,美聯物業執行董事張錦成說:「買樓主要有兩大階段,分別是買樓前及買樓後的準備。先說買樓前的準備,置業者應看自己的實際需要,而本身的經濟能力及個人前景同是大前提。」

二手樓配套設施足
張錦成提醒初次置業人士,必須清晰知道買樓是一項長期責任,除經濟能力外,個人的年紀及身體健康亦要考慮。而且,每月供款額最好不要超過家庭總收入的4成。
思前想後落實置業後,便到選購物業的時刻。張錦成認為,買樓人士應以單位的保值或升值能力為前提,不要局限於選擇個別地區。「此外,該考慮買一手樓還是二手樓較好。現時,無論是一手或是二手樓也多是現樓,若以按揭成數、付款辦法及回贈金額作比較,暫時一手樓的競爭力無疑較強。」
「不過,其實二手樓做按揭也有現金回贈,而且二手樓坐落的地區,一般配套設施較為充足,置業者不用『開荒』。最吸引之處,是二手樓的樓齡愈長,實用面積愈高,而抗跌力亦較一手樓高。」他續說。
至於選購哪個樓盤,不外乎取決於本身資金、物業地點、景觀及發展商等考慮因素。張錦成補充,近期發展商給予的優惠,通常在樓價的10%內,所以置業者應扣除所有現金回贈來考慮單位售價是否合理。

落定前先查詢按揭
透過地產代理選定物業後,買樓人士應先向銀行查詢有關估價及按揭事宜。若買賣雙方「傾掂數」,便可簽定臨時買賣合約,置業者須支付樓價3至5%的臨時定金(俗稱「細定」)。若一切無誤,買賣雙方可簽正式買賣合約,買方並支付正式定金(俗稱「大定」)。
在整個初次置業過程中,除3成首期外,其餘須支付的雜費也不少,包括樓價1%的經紀佣金、釐印費、律師費、水電煤按金以至裝修費等。可見買樓須面對眾多細節及費用,初次置業者事前要計清楚,若有需要不妨向地產代理及律師問個明白。
至於今年樓市走勢,張錦成認為,與去年比較,估計今年全年的成交量不會有太大變化,預期只增加13%,並估計下半年才會明顯反彈。
記者:袁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