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8000員工忠誠不變

裁員8000員工忠誠不變

10月15日,已經是晚上9時了,韋絲(CherylWays)仍然逗留在辦公室內,直至半小時後,才懷着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今天是韋絲在Agilent的最後1個工作天,在3周之前,韋絲已收到通知,知道自己將會被裁,但韋絲並無怨言,更在僅餘的時間做好善後工作,避免留下任何手尾予其他同事。

這間Agilent是由惠普(Hewlett-Packard)分拆出來的子公司,專責高科技半導體的研究發展和生產。
在分拆後不足1年,Agilent宣布成功發展了一種新的光纖接駁晶片(photonicswitch),令股價在1日內上升39%,公司市值增加了約400億美元。Agilent躊躇滿志,大量增聘人手,所僱用的員工在2000年增加了12%至47000人。
可惜剛踏入2001年,市況逆轉,高科技泡沫爆破,Agilent的行政總裁巴浩特(NedBarnholt)在3月初召集高級管理人員開了連串會議,看看在商業氣候不斷惡化、定單取消率持續上升的惡劣環境下,如何可以減省成本。所得出的結論是要即時辭退5000名臨時工人,並呼籲在職員工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雖然沒有明確的減省成本目標,但公司成功把外遊支出及其他雜項支出分別減少了50%和70%。不過,整體市況並未轉佳,巴浩特為了避免裁員,宣布全體員工減薪10%,希望每年能減省2.8億美元薪酬支出。

噩夢接二連三
噩夢還未過去,由於銷售情況呆滯依然,Agilent在去年第3季失去了2.5億美元的定單,公司將面對首個季度虧損。無計可施下,巴浩特再次召集管理層,要求在1個月內交出裁減4000名員工的名單,類似的情況在惠普從未出現過。
去年8月20日,Agilent公布季度業績,共虧損2.19億美元。同一日,巴浩特親自透過公司廣播,向員工剖析所面對的困境,解釋瘦身行動無可避免,並詳細地說明需要裁減員工數目,每一部門的裁員人數,又鄭重地感謝員工過去為減省成本所作的努力和接受減薪以與公司共度時艱的精神。
想不到在3周後,又發生了911恐怖襲擊事件,晶片業迅速復甦的美夢又再破碎,巴浩特被迫宣布再要裁減4000名員工,8月裁員的事件,在不足3個月內再度重演。

政策透明度高
Agilent在不足1年內大幅度裁減了8000名全職工人和5000名臨時工人,但並沒有招來被裁的員工不滿,除了遣散的條件理想(包括不少於3個月的薪金補償和轉職輔導)外,最重要的是公司文化--每一名員工均視自己為Agilent大家庭的一分子,而公司亦有足夠的透明度,讓員工明白每一個決定的原因、時間、和將會發生甚麼事。所有員工皆心中有數,明白到裁員乃迫不得已的決定,並非公司為賺取更多的利潤而刻意瘦身。

裁員前宜三思
正如研究企業瘦身已有18年的大學教授卡西奧(WayneCascio)指出,大舉裁員雖能節省開支和刺激股價上揚,但未必可以增加公司的利潤,因為大舉裁員會引起憤怒、恐懼、失落和對公司失去歸屬感等併發症,長遠而言對公司弊多於利,亦會導致公司收入和生產力應聲下滑,有意裁員的公司宜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