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低利率國企減負擔

中國調低利率國企減負擔

周八駿

中國人民銀行終於宣布,自二月二十一日起調低內地銀行人民幣存款利率約四分之一厘、貸款利率約二分之一厘。中國央行有關負責人稱,此舉旨在克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些國際性投資銀行分析師相信,人民幣利率下調有助於刺激消費和投資,負債高的航運和航空公司也將受惠。我則認為,人民幣利率下調與其說會產生刺激中國內地消費和投資,不如說有利於國企減輕債務負擔。

一直處於下降趨勢
儘管中國央行自一九九九年六月至今一直維持人民幣利率不變,但實際情形是自一九九六年五月以來人民幣利率一直處於下降趨勢。換言之,當中國政府確信一九九二年下半年開始的以緊縮為主要特徵的宏觀調控取得成功後,人民幣利率就開始下調。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一九九八年以來至今,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宣布貨幣政策是適度放鬆的,而是將刺激經濟增長的責任一直落在積極財政政策上。為甚麼?因為,第一,人民幣利率尚未市場化,中國人民銀行還不能經由調整貼現率或公開市場操作來調控銀行存貸款利率,而是囿於以行政指令直接調整銀行存貸款利率的傳統做法,因而,貨幣政策是否放鬆不能以銀行利率是否被調低為主要指標,而是必須看其實際效果;第二,國企依舊是中國內地國有商業銀行的主要信貸對象,由於體制和管理的原因,已經累積了巨額不良貸款。
國有商業銀行鑒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面臨激烈的競爭,不能不考慮貸款質量,對國企貸款變得愈來愈審慎;內地政府也不能不顧慮國企借貸愈多壞帳也愈多的惡性循環。

不利國有商業銀行
因而,即使人民幣利率下調,也未必產生大幅增加銀行對國企貸款的實際效果;第三,人民幣存款利率降低固然有利於刺激個人消費,因為加上利息稅,存款利息愈來愈缺乏吸引力,但是,倘若人民幣存款顯著減少,則銀行的存貸差便會擴大,應付國企巨額不良貸款的能力就會被削弱。
綜上所述,近三年來,中國央行不願意減低人民幣利率,儘管其間外幣利率被多次調低。
中國內地商業銀行尤其四大國有商業行的業績並不理想,但是,此次減人民幣存貸款利率的差距,不利於國有商業銀行而有利於國有企業。可見,此次人民幣利率下調的側重點是幫助國企減輕債項負擔。(逢周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