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美國波士頓有一名叫杰克的男嬰在醫院出生。他哭聲宏亮,活潑好動,跟一般嬰兒無異。他其實是醫學界在胚胎手術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的成果,是美國歷來首位尚在母體便成功接受心臟主動脈瓣擴闊手術的嬰兒。
杰克的故事始於去年夏季。懷孕二十周的珍妮弗接受超聲波掃描檢查,醫生赫然發現胎兒心臟的主動脈瓣,即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的瓣膜,開口較正常狹窄許多,令他的左心室幾乎完全無法運作,最終將形成左心臟發育不全綜合症,實際上只有半個心臟。
在一般情況下,擺在珍妮弗及她丈夫亨利面前的,只有三條路:接受人工流產;繼續孕育胎兒至他出生後自然死去;讓他在出生不久接受三次心臟手術,但死亡機會達三成。
夫婦倆最後往當地兒童醫院尋求專業意見,心臟科專家特沃雷斯基給了他們第四個選擇,一個他形容為「科幻小說步驟」的手術。他指出,胎兒左心室不能將血泵過那狹窄的主動脈瓣開口,若可將主動脈瓣開口擴大,左心室便可發育健全、運作正常,而手術愈早做愈好。
過往共有十二個胎兒曾經接受過這種母體內心臟「通波仔」手術,只有兩名可捱過手術,但出生後都證實手術失敗,不是要接受心臟手術,便是主動脈瓣開口收窄了,需要再擴開。
亨利夫婦最後還是決定冒一次險。九月十三日,懷孕二十三周的珍妮弗跟胎兒一起接受麻醉,手術在十二名醫生、護士及技術人員支援下展開。手術難度之一,是胎兒的心臟只有一粒葡萄般大,主動脈瓣的直徑更只有八分一吋,需要醫生極精細的技巧。
一名產科醫生首先把一支針,以正確無誤的角度穿過珍妮弗的腹部,進入子宮壁。固定好胎兒的位置後,再由兩位心臟專家將針插入胎兒的左心室,最後抵達主動脈瓣的開口處。
催生早產六周健康不錯
他們跟着用線般幼的電線,把內含氣球的導管引入開口處,然後把氣球充氣至八分一吋大,再前後移動數次,擴闊了開口,最後移走氣球。手術只需二十分鐘,主動脈瓣的血液流動隨即大大改善。
再過十一周,醫生為怕胎兒的主動脈瓣開口收窄,需要再動手術擴開,決定為珍妮弗催生。
小杰克雖然早產六周,但健康狀況相當不錯,不但可自行呼吸,更暫時毋須再擴闊主動脈瓣開口,叫醫護人士嘖嘖稱奇。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