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地鐵(066)將於本周四公布去年度業績,但由於地鐵與地產發展商就合作發展的物業項目,分帳及入帳方式透明度極低,故各證券行對地鐵的盈利預測差別頗大,介乎34.64億至44.17億元。
地鐵保薦人滙豐證券指出,各證券行對地鐵的盈利預測出現分歧,主要由於物業發展是地鐵主要盈利來源,但地鐵並沒有公開有關業務的分帳及入帳情況,令分析員難以評估地鐵管理層的入帳準則。該行估計地鐵去年來自物業發展的收益為28億元,佔整體盈利的41%,主要來自與信和置業(083)合作發展的奧運站上蓋柏景灣和帝柏海灣,以及與長實集團(001)合作的東涌站上蓋映灣園。
不過,另一保薦人瑞銀華寶則預期,地鐵在物業發展的收益達39.78億元,較2000年同期上升18%,其中33.08億元是來自延遲入帳的收益。所羅門美邦認為,由於來自物業發展延遲入帳的收益,加上利息成本減低,故預期地鐵去年度的盈利達44.17億元,上升8.6%,其中物業發展收益約38.78億元。所羅門指出,在現時的經濟環境,地鐵在乘客量及票價方面仍面對壓力,故控制成本是保持盈利唯一途徑。
瑞士第一波士頓則預期,地鐵的物業發展收益為28.19億元,與滙證較接近,受去年度物業發展盈利下跌影響,該行預期地鐵去年度的盈利將下跌15%,至34.6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