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連串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似有擺脫衰退迹象。1月份新建房屋上升6.3%,12月份貿易赤字出人意表地僅有253億美元,比11月減少32億美元。此外領先指標連續第4個月上升,費城聯儲銀行2月份商業活動指數由1月的14.7急升至16,創23個月新高。難怪白宮官員急不及待表示,美國經濟衰退幾乎可肯定已然結束,並將這歸功於總統喬治布殊去年落實的減稅措施,還連消帶打地重申,必須盡快推出更大規模的刺激經濟方案,因為美國投資不前、企業盈利放緩、失業率依然高企,若不及早採取措施,防患未然,復甦可能不會持久,言論不無蓄意向國會施壓,假若民主黨議員仍冥頑不靈,將來美國經濟有何「冬瓜豆腐」,可不要將責任盡推卸給共和黨政府,頗算高明。
經濟逐漸好轉實可喜可賀,可是作為經濟領先指標的股市表現卻未盡認同,杜指忽上忽落,反映人心虛怯,納指則小漲大回,是投資者對經濟前景不表樂觀,抑或對愈來愈多公司被揭發有「欺詐」成分而投不信任票?
事實上美國股市備受壞消息影響,例如瑞士一波被罰巨款、摩根大通傳被調查、Enron和GlobalCrossing先後申請破產保護,以及部分公司正遭受美國證監會(SEC)和聯邦調查局(FBI)調查,確使投資者失去信心,儘管高官如何吶喊,早已「損手爛腳」的散戶投資者又有誰會聽得入耳?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