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紙含菌超標 皮膚損傷更易中招

廁紙含菌超標 皮膚損傷更易中招

每人每天至少如廁兩、三次,若使用不潔廁紙,年中無形中有過千次危機將細菌帶進體內!上周就有報道指某些公廁的廁紙含菌量達每克二千九百個,超標近4倍。從事研究疾病基因測試的基因醫學生物科技首席科學家尹廣祺博士強調,在正常情況下並不容易受細菌感染,但若使用不潔廁紙則肯定會增加感染各種疾病的機會,還指出:「細菌同微生物嘅抵抗力係出乎意料地高。」

記者:吳佩璇 攝影:關文慧
ImageGirl:Rita 鳴謝:尹廣祺博士

細菌形成孢子難殺死
細菌感染的原因離不開細菌的多寡、接觸次數、個人抵抗力,及有沒有機會被細菌入侵(如傷口、女性月經期)。廁紙日日用,接觸頻密,若使用的廁紙細菌量高,加上抱恙在身或抵抗力弱,則大大增加從廁紙細菌感染疾病的機會。細菌可依附不同環境滋長,相對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只可由細胞傳染細胞,其傳染力更嚇人!部分細菌遇到外來刺激後,會形成一道孢子(Spore),很難殺死。所以不應忽視廁紙細菌含量這問題。至於會染到甚麼病,尹博士指甚麼也有可能,視乎該廁紙本身沾有哪種菌及入侵人體甚麼地方。

3大可能感染疾病

皮膚病
皮膚本身就是抵抗外來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一般情況下,即使使用細菌量較高的廁紙,因接觸時間短,皮膚又有抵抗力,問題並不大。但若皮膚受損,或抵抗力較弱者,如濕疹或糖尿病患者,當接觸到某些惡菌,如金黃葡萄球菌,有可能導致糖尿病患者皮下層組織發炎、或濕疹病發等因細菌感染而引發的問題。

膀胱炎、陰道炎、尿道炎
肛門、陰道、尿道等部位可說是細菌直接入侵人體下體的大門口,含箘量高廁紙最易引發各種炎症,如尿道炎、膀胱炎、陰道炎等。這些都是很普通的病,是由感染細菌所引起的,即是由外入內。如果個人衞生不好或使用不潔的東西,受感染的機會更大增,所以感染機會不是「零」。發炎的地方會感到痕癢,尿道炎和膀胱炎都會出現小便刺痛的症狀;而陰道炎症狀為分泌物增多,呈膿性,引起尿痛、陰道灼熱等。

性病
若觸及沾有性病細菌的廁紙,便有可能染上各種性病。其中要認識衣原體、淋病菌這兩種細菌,及白帶這種真菌。衣原體是現時全球傳播得最多、最多人受感染的性病。其難對付之處是潛伏期長達3至6個月,症狀亦不明顯,但嚴重的可破壞陰道及卵巢,致無法懷孕或分娩時禍延嬰兒。淋病菌感染徵兆較明顯,包括分泌特多、發燒、痕癢不適等。其厲害處是降低人體抵抗力,令其他細菌更易入侵。白帶不但存在於空氣周圍,相當普遍,而且是沒有藥醫,不像衣原體可用抗生素對付。若陰道出現流膿、惡臭,及發低燒等狀,便應盡快找醫生診治。

製紙過程最關鍵
由於造紙過程濕濕暖暖,容易孳生細菌,要預防感染,切勿購買無品牌廁紙。而中國的衞生情況不太理想,其產品質量參差。報道指不同公廁所用的廁紙含菌量,優劣相差近30倍!難怪尹博士說:「政府同公共衞生機構有責任去管理。」至於市面上各式各樣的廁紙,如環保紙、印花紙、純白紙等,孰佳孰劣很難一概而論,尹博士指關鍵是在製作過程上,包括製造、包裝、運輸、儲存等連串步驟中的衞生控制,與廁紙的顏色、印花關係反而不大。

點揀廁紙?
由於香港並沒釐定廁紙細菌含量的標準,故可參考中國行業標準之皺紋衞生紙標準:將衞生紙分為5級,U級和A級衞生紙的細菌總量每克不多於200個菌落(CFU/g),B級和C級分別不多於300及400個,最劣的D級則不多於600個,而D級紙不宜作婦女衞生紙。另外,消委會在去年也做了一次廁紙測試,共抽查了本港19款常見卷裝衞生紙,測試內容包括質量比較、細菌總量、柔軟度、吸濕度、水中易分散程度及價錢等多方面。想有更貼身的選購指南,不妨向有關方面查詢報告結果。

女性感染機會較高
女性從廁紙感染性病或其他疾病的機會,比男性大。因女性的尿道與陰道分開,分泌物較多,一旦沾上惡菌,在37度的體溫及濕暖的陰道內,就最適宜細菌滋生。男性尿道較長,細菌入侵相對困難,且很多時小便可將細菌沖出來。即使同樣受到感染,男性陰莖會出現紅腫,其症狀多能從表面看到及摸到。相反,女性就較難察覺,加上每月月經來潮所引起的不便,也減低女性對受細菌侵害所引致不適的警覺性。而在月經來時,陰道的損毀也大大地增加了細菌入侵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