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雞有前途

有機雞有前途

綠田園基金主席 周兆祥

禽流感事件引發了整個社會關注食物安全、農業前途等問題——將來還有鮮宰活雞可吃嗎?香港還可以養雞嗎?中央屠宰可行又有效嗎?
道理其實很簡單:工廠式畜養食用動物注定遭天譴,雞隻長期要吃人工飼料加抗生素又沒有運動,必有雞瘟,養出來的怪雞一定食壞人(即使看不出有病)。

養出開心健康雞
罪魁禍首在於「賤食生產」:近幾十年全球農業走向商業運作模式,以盡量低成本方式大規模生產食物(種菜種穀糧養豬牛雞……),競爭愈益厲害導致不擇手段不問後果,偷工減料巧取豪奪。今時今日,我們吃進肚裏的,往往都是此等貨色。
不應該如此,也毋須如此。以雞隻為例,當然少吃雞甚至不吃雞對於地球對於眾生對於個人健康最理想,但是大家一定想吃雞(而且好味又安全)的話,只有一途:回復比較順應自然之道的養法,即是養「有機」雞,條件是(1)只吃天然有機飼料;(2)終生「走地」(不是囚禁在狹窄的籠內)。
這樣養法,成本貴得多。當然嘛,不偷工減料就一定要付足成本。香港哪裏有許多地方可以讓雞隻「走地」?生產成本如何可以降低?有辦法,就是將單一性的商營(企業式經營只為賺錢)的農業改為多樣性,例如:
‧社區性農業——在屋邨、社區中心、各民營機關、各區公眾地方劃出特定的範圍,讓當地居民親自耕種,生產食物,包括種花種菜和畜養各種動物,而雞隻成為這些社區農莊的其中一個成員單位。
‧教育性農莊——大中小學幼稚園開設上述小型農莊,各官辦及民間團體辦的教育農場,雞隻成為其中一個成員單位。
‧休閒性農莊——特別為退休人士閒來耕種,或一家大小或志同道合者放假時耕種作休息娛樂的農莊或市區耕地,雞隻成為其中一個成員單位。
‧治療性農莊——醫院、療養院、老人院、精神病院、懲教所等附設耕地,作為加速病人犯人康復之用,雞隻成為其中一個成員單位。
‧觀賞性農莊——各公園及旅遊景點附設的耕地,雞隻成為其中一個成員單位。

雞好人好福氣好
可想而知,這些耕地養出來的副產品(雞隻)一定價廉物美,而且又可做足工夫保證不會污染環境及供人安全食用。不過最大的收穫還是大家不時親自跟雞隻接觸,減少與食物的疏離隔膜呢。
(我們綠田園農場的「有機」雞都是不宰殺的,老饗朋友請不用查詢訂購。)
相信你心目中還有一個疑問:香港地少人多,始終不會養得出足夠的雞隻供人吃,怎麼辦?不用擔心,賤食生產時代快將過去,等到大家明白到有機雞的好處,肯多付一點錢買,內地雞場自然也會源源供應合乎質素要求的貨色。更關鍵的是,不出十年二十年,港人吃雞熱潮必退,回復少吃時代,像以前幾千年那樣,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