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月大量的備兌證發行,令市場充斥着逾二百隻備兌證,正所謂「花多眼亂」,真是不知如何選擇。再者,引入莊家制令遊戲規則有所改變,小投資者在「炒輪」的過程中宜倍加小心。
莊家制的優點是促進成交,避免股價波動之時缺乏買盤承接,導致投資者想止蝕離場也缺乏買家接貨。無可否認,莊家制可加強散戶入市的信心,但其實大家在參與買賣之時要留意莊家開盤的手法。
要知道莊家並非慈善家,他們開價也會跟隨既定的對沖程式去計數。投資者最重要是留意莊家所開的價是否跟接正股的走勢,買入價與賣出價之間的差價是否合理,會否過闊而導致成本增加。另外還要留意莊家擺盤的數量,假若擺盤數量太少,要沽大盤也非易事。
雖然市場上有很多種計算認股證價值的指標,但以筆者的經驗計,始終重點放在溢價及是否價內證兩個因素之上,以往有很多人會計算槓桿比率,希望達到以小控大的效果,賺取最大的利潤。其實槓桿大只是代表看中的話會賺得多,看錯市的話同樣是輸得最多。很多時就算看中方向,假若溢價過高或者是價外證,槓桿比率大的認股證也可能不升反跌。
買認股證一定要溢價低,這樣,認股證的股價走勢才會跟貼正股,就算看錯市要止蝕,也容易找到買家做對手。同樣地,價內證在止蝕方面會較價外證為優,因為價內證仍有一定的「內在值」,就算到最後到期日,也起碼可兌換正股或取回本身的內在值,不致變牆紙。
至於引伸波幅方面,對散戶的重要性其實不及溢價與價內?價外等因素為大,因為散戶炒輪很少涉及對沖等問題,若過分被引伸波幅的重要性誤導,反而是一種危機。實際情況如何分析?下周再同大家討論。
過去一周港股淡勢持續,表面現象看似是大淡之勢,但實質上其實是受一些技術因素影響。雖云失業率創6.7%新高,財赤又成為困擾之因素,但此等因素其實市場一早預知,不應成為跌市之藉口。上周五晚美股再度急升,令筆者進一步認同美股升浪已展開。港股既無新的利淡因素,照道理也不需過分恐慌。
期指方面,雖然本周二結算,似乎轉倉活動仍然未積極,去周恒指處高位之時不去轉倉,而指數又不願上揚,相信二月份的淡倉想於低位結算,而大戶亦傾向於低位才開三月新倉。相信去周之淡勢似乎是受期指活動的技術因素影響較大。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