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政府公布了兩個壞消息,第一項是香港失業率上升至6.7%,創歷史新高。第二項公布是預計2001-2002的財政年度,政府的財政赤字會達660億,剩餘的財政盈餘減至3690億左右。如果現行的開支及收入模式不變,相信在2008-2009年度,所有財政盈餘便用完,屆時政府要舉債度日。在2020以後,政府的累積債務會高達20000多億,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80%以上,十分恐怖。
有些人認為,這是自政府居港權問題之後的又一次靠嚇傑作,上次居港權問題,港府說如果不妥當處理,將會弄至百多萬人來港,相信今次亦是港府精心炮製又一次狼來了事件。但只要細看整份報告,便會知道這次並非靠嚇。最多人爭論的是報告中的假設是否合理;其次是報告中有沒有誇大成分。若果看報告中的假設,便不難發現,其實報告的預測做得十分科學,假設亦恰當合理。
出現財政赤字的原因,是開支太多收入太少,解決辦法亦不外乎開源、節流或兩者並做。香港可幸還有大量儲備,可暫時應付不時之需,但明顯地香港出現了結構性的財政問題,以往政府主要收入來自賣地收益,現在已大不如前。過往賣地及補地價的收益可達數百億,現時可能只得數十億,這是出現龐大赤字的原因之一。此外,因為地產市道疲弱,連帶相關行業的收益,例如銀行業、律師所繳交的稅款亦大幅減少,印花稅也下跌。
現時支撐香港財政收入來源的,包括薪俸稅、利得稅、賣地收益、政府收費及外滙基金的投資收益,特別是投資收益,每年都能為政府帶來數以百億美元計的收入。但投資是有風險的,像2001年之時的投資環境,投資回報極不理想,不要說賺,只要不用虧蝕已經很好。這樣的投資環境,造成港府投資收入銳減,成為2001-2002年度大額赤字的另外一個原因。所謂結構性問題,意思是指每年港府的經常性收入能否足夠支付經常性的支出。香港依賴財政儲備的投資回報去支持政府的運作,情況有如一家的收入來源,大部分由男方去賭博賺回來,你說健不健康?如果要為赤字「填氹」,財政儲備(亦即本金)減少,將來的投資收益亦會減少,赤字亦可能進一步擴大,所以報告所指出將來的境況,並不是靠嚇。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