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殊清華高談自由何懼

布殊清華高談自由何懼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昨日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說及回答學生的提問,並由北京中央電視台作全國直播,大事宣揚美國的人權、自由和宗教價值觀,向中國聲稱「自由,何懼之有?」布殊在演說中又引用已故中共元老鄧小平二十年前的講話,希望大陸的民主選舉能從地方推廣到中央。在學生追問下,布殊終於首次在中國公開表示支持一個中國的政策。

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昨日以校友身分,在清華大學全程陪伴布殊,這也是二人首次接觸,演講前兩人還先行會晤。由於兩人「過於投契」,致演說延遲了十五分鐘,到十點半才開始。

促中國容忍異見
布殊在三百多名經過嚴格篩選的清華師生面前,花了三十分鐘宣讀那充滿美國價值觀的演詞。布殊促請中國放寬個人、政治、宗教自由,容忍不同意見及尊重法律精神。
布殊說:「從美國的生活顯示,自由在法律輔佐下,不應令人生畏,而在自由社會中,多樣化並非代表混亂,辯論不代表爭鬥,不同政見也非革命。」他表示:「有些人認為自由會導致混亂,但實際並非這樣。自由賦予民眾很多權利,但也告訴他們責任。」
布殊提及宗教自由時表示:「宗教自由不僅不可怕,而且應該受歡迎。因為信仰給予我們道德規範和教導我們去愛、去服務他人,以及過一種負責任的生活。」

喜見穿衣有自由
在政治制度上,布殊表示,中國已經在地方進行不記名投票的選舉,但他引用鄧小平二十年前的話,稱大陸最終要將民主選舉推廣到中央一級,布殊表示:「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官方新華社的報道則刪去這段。
即使在演說後回答學生的提問,布殊仍不忘「推銷」其自由價值。有學生問他二十多年來中國社會有何進步時,布殊答道:「我發現最突出的一個現象,當然稍微跟經濟有關的,就是整個民族的外表的改變。一九七五年我來的時候,每個人穿的衣服都一樣,現在你們高興穿甚麼就穿甚麼,你看你們坐在第一排的,全都是不一樣的服裝。」
然後話鋒一轉的說:「我到這裏來,看到的不只是高樓大廈,最明顯的是,每個人都可以自由作出自己的選擇。有了選擇的自由,當然就可以自由的做其他事情。」
不過,布殊在回答頭兩個問題時,兩番遭台下學生質問台灣問題,終於首度公開表示支持一個中國政策,還表示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兩岸和平對話。
在四十分鐘答問中,布殊共回答了三男三女學生提問,而學生均是先用中文,再用英語發問,布殊還盛讚發問的學生英文很好。

極滿意訪華成果
布殊隨後前往中南海與國家主席江澤民共進午餐,然後到八達嶺長城參觀,之後就結束他在中國的三十小時旋風式訪問。據隨行的美方官員表示,布殊對中國此行十分滿意,而且有助未來數年兩國的戰略關係發展。
就在布殊大力推銷其自由價值的同時,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報道說,北京市有四十七名地下基督徒昨天上午十點在市郊聚會時,被公安圍捕,被扣留期間還受到虐待,不准喝水和上廁,其中一名七十多歲老人心臟病發,被送入院搶救後仍未脫離危險期。至昨晚仍有十五人仍未獲釋。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