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診所睇醫生,有幾個病人輪症。未幾,進來抱着小孩的男人,後尾跟着年輕的母親。男人是典型中環人,穿西裝,用美式口音英語跟護士交談。做完登記,一見診所還有其他人輪候,馬上發難,批評護士沒安排妥當,早就應該在電話預約中弄好時間,不應該要他等。男人帶着訓斥的口氣說:「我怎麼能有這種等的時間。」護士用蹩腳的英語口窒窒回應,男人很得戚,坐到我旁邊來,馬上轉了麗音,跟妻子全土腔大講普通話。
內地人放洋回流,沒返回家鄉大展拳腳,卻跑到香港來掘金,廣東話說得不流暢,可以講國語。但偏偏有這種西裝友,開口便是洋話,以為對自己人講鬼話,零舍高人一等。
面皮嫩的護士小姐被他唬着了,但換了護士是個洋妞,大概馬上會說:「先生,是你約了醫生,不是醫生約了你。這裏是診所,不是電影院,看病是沒準時開場這種事的,你等得不耐煩,請便過主。廢話少談。」
以往香港人上大陸,因為國語不靈光,要用英語搭夠。喜歡炫耀的香港人,發覺在大陸講英語,吃的虧更大。香港這塊鬼地方,人人半中不西,黃皮膚純種中國樣的,對中文一竅不通,也見慣不怪。語文不是身份象徵,用英語拋浪頭的中文人特無聊。西裝友借看病的機會發火,似乎是要向香港人報復。香港的真鬼佬大批大批撤離後,假洋鬼子鑽到空子上位,拒絕同聲同氣,時時刻刻耍鬼腔;不必看這批半人鬼的舌胎,都知有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