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馬年,所以賀年時用得最多的成語是「馬到功成」──在我印象中,一直馬到「功成」。香港的報刊和賀歲廣告都統一沿用。
但近日李鵬(小朋友們,就是竭力要忘掉「六四」那位)訪澳門,在電視上說「馬年吉祥,馬到成功」。連在台灣,當時得令四出拜年的馬英九,也多番祝願「新年進步,馬到成功」。台灣和大陸報刊亦白紙黑字用「成功」。
究竟「功成」抑「成功」?字典辭典上兩者都有。解釋是「極言成功容易,指手可待也」。
不過我仍覺得,依排列和對仗:馬對功;到對成,「功成」比較合情合理,也工整。而「成功」是順口,卻顛倒了。
同損友談起,一個說:「不管功成或成功,我們要的是結果。」
一個說:「當然是『馬到攻城』,人強馬壯便可以攻陷城門。看來還是筆誤呢。」聽他歪論,笑得我!
除了這個之外,令人疑惑的也真不少。
譬如「良心發現」。不是由人發現原來有良知嗎?為甚麼讓「良心」作主?它發現些甚麼?
還有費解的是「恢復疲勞」。我們恨不得把疲勞驅趕至爪哇國了,誰要「恢復」它?同自己過不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