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北大「圍攻」克林頓<br>如今清華「寬待」小布殊

當年北大「圍攻」克林頓
如今清華「寬待」小布殊

在四十分鐘的答問中,布殊回答了三男三女學生的提問,頭兩人圍繞台灣問題單刀直入,咄咄逼人,終於從布殊口中迫出「一個中國」,令布殊面露不悅之色,也將演講會帶向高潮。不過,接下來四個問題均軟弱無力,較諸北大學當年「圍攻」前美國總統克林頓,令他幾乎陷於「四面楚歌」,清華學生「兩硬四軟」的六條問題,可謂極之「寬待」布殊。

後四條問題極婉轉客氣
一名男生率先問布殊為何用「和平解決」而非「和平統一」,以及會否將台灣納入導彈防禦系統(TMD),布殊答稱支持和平、對話去解決台灣問題,亦支持一個中國。緊接着提問的女學生顯然不滿布殊的答案,表示遺憾之餘,指布殊沒有回答問題會否將台灣納入TMD,並質疑美國將牢記對台承諾,但有否記住對十三億中國人的承諾。布殊聽後面露不悅之色,不耐煩地簡單回答幾句後,便以較高聲調向另一邊聽眾說:「下一條問題。」
一位清華教授事後透露,中美雙方早已商量好,當氣氛轉趨緊張後,布殊就可以點問某位預備了一些「友好」問題的學生。
接下來第三個提問的是一名穿紅衣女孩,她的問題果然非常「友好」,問布殊會否讓女兒到清華念書。布殊幽默的說,雖然他想女兒到清華,但她們已不聽話了,弄得滿堂大笑。之後的三個問題也十分婉轉客氣,再沒有針鋒相對的場面。
清華學生普遍認為布殊的演講很好,但不滿意他的答問部分,亦有網友質疑清華學生水準,「盡問些沒趣味的問題」、「這次本來是清華學生給小布殊上課,怎麼反教小布殊佔了上風?」
一九九八年,克林頓在北大演講,同樣推銷其美國自由價值觀,接受了學生七個提問,卻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
在短短三十分鐘的答問中,克林頓不斷被窮追不捨的圍攻,否決他的自由論,要他承認美國也有很多侵犯人權的情況等。事後,美國傳媒因而大事報道中國年輕一代「民族主義情緒」高漲。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