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布殊的東亞3國之行進入最後一站:中國。訪問之前,不少人擔心布殊會發表強硬的言論,因為他上台前後的言論都很強硬。對中國,布殊改變了克林頓的「中國是美國戰略性夥伴」的政策,改為「中國不是美國的敵人,也不是美國的戰略性夥伴」,即非敵非友,可以來往。對北韓,則形容為「邪惡的軸心國」,大有興兵侵犯的意圖。
「邪惡的軸心國」是911事件後才出現的新名詞,是指那些搞恐怖主義的國家,但實際上,北韓從來也沒有派人出國搞恐怖活動的紀錄,為甚麼會成為「邪惡的軸心」?
我相信,理由是不想像「邪惡的軸心」與回教國等同,引起全球回教國的對抗。布殊口中的「邪惡的軸心國」除北韓外,全是回教國家,將一個從沒有對外搞恐怖活動的北韓列入「邪惡」名單,只是想沖淡名單的回教味。
這次布殊的東亞之行所發表的言論,就很清晰地表示其北韓政策。北韓不是美國武力攻打的對象,相反美國還希望與北韓對話,布殊在南韓訪問時說歡迎南韓與北韓對話,在中國時又請中國協助促進北韓與美國對話,美國對北韓的要求只是增加透明度,特別是飛彈發展的透明度,美國關心北韓的武裝力量是因為日本擔心受到襲擊。當然,除非北韓領導人瘋了,否則這種事決不會發生,北韓一攻擊日本,下場就一定像阿富汗。可以說,布殊這次的東亞之行是一次和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