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先生及特區政府首先該做的是回到小政府、少干預的「祖訓」上去。
從有四千多億的財政儲備到欠債二萬多億元,這樣的前景不可說不嚇人、不可說不震撼,但是提出這樣「驚人」的數據除了可以起驚嚇的效果外,對市民了解財赤問題、對凝聚共識解決財赤問題一點作用也沒有,像這樣的嚇人伎倆還是不要用好了。
政府從過渡前有大量盈餘到過渡後出現結構性財赤,除了因為經濟情況逆轉、增長放緩、通縮持續以外,特首董建華及特區政府的錯誤政策也要負上相當的責任。試想想要不是董先生不合時宜的八萬五政策徹底摧毀了房地產市場的基礎,把大量市民及企業的財富蒸發掉,那政府在賣地方面的收入、利得稅的收入、印花稅的收入、差餉的收入都不會縮減得那麼厲害,赤字自然也不會變得如附骨之蛆,不管經濟好壞都擺脫不了。
此外,董先生及特區政府高層未能及時因應經濟情況逆轉而撙節開支,反而繼續讓開支增長持續高於經濟增長,這也是財赤從一時的問題變成長期問題的原因。
要真正解決政府入不敷支的情況,董先生及特區政府首先該做的是回到小政府、少干預的「祖訓」上去。一方面不要再拿出甚麼似是而非的經濟政策來操控經濟,以免重演八萬五的災難後果,並讓市民、社會有休養生息的機會;另一方面則有必要嚴格控制政府開支的增長,透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如外判、私營化等令政府的經常性開支盡快調低。只有這樣才能煞住逐漸失控的開支增長,才有希望扭轉財赤。
開源當然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政府要開源必須甩開道德或是其他甚麼包袱,例如把賭波合法化再抽取博彩稅或專利稅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這筆數以百億元計的投注額若納入合法的博彩途徑,政府將可得到數十億元的稅收,並可避免大量金錢流到外國博彩公司及非法外圍集團手中。放着這樣現成的好方法不用、不考慮,反而磨刀霍霍的想着加稅或開徵銷售稅,難道董先生為了他的道德包袱,情願讓市民背着愈來愈沉重的財政包袱嗎?
(圖)特首及政府須對錯誤政策負上相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