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台灣麻將在短短的十多年,征服了打了幾百年的廣東老章,近來許多香港友人都寧願打台灣牌,說它很公道。
連賀歲片的戲名也按上了《嚦咕嚦咕新年財》。嚦咕,是甚麼?
其實這兩個字也是香港人發明的,在台灣沒有字,只有發音Niko。台灣被日本統治六十年,說話多用日本字。Niko可作為「二個」。這副牌,是可以用八對子組合,因為台灣牌有十六張。對手打這八對的任何一張,都可吃糊,自摸更是歡天喜地。
也可以用七對半糊牌,這七對之中有任何一對是三隻,那麼就吃剩下那一張的獨聽。
或者,七對之中,有任何兩對是三張,那麼吃的是這兩對三張剩下的各一張牌。
另一解釋是,Niko可作為笑的意思,日本人一笑,就說NikoNiko。吃了糊,番數很大,賺個滿鉢,當然笑了。
台灣牌之所以公道,是放牌的一人付錢,其他兩家無罪,不像老章那樣被別人害死,其實有許多老章的人,也早已採取這個制度,極為合理。
牌章一不順,儘管折來打宴全張,除非被自摸沒話說,不然不必輸的。真正的台灣牌高手,打的是守,不是攻。
十六張的台灣牌,最刺激的是在最後一副牌也能反敗為勝,老章就沒這種機會了。台灣牌有連莊的制度,只要你做莊家的時候一直吃糊,贏的倍數就一直加上去,等到你連了十幾個莊,愈連愈興奮,腦子不斷出精。那種過癮法,只有海洛英能夠匹敵。
最記得很多年前和張艾嘉及楊凡打台灣牌,一打三晝三夜,打得張艾嘉和楊凡兩人臉上化妝暴脫,整個人殘晒,那種歡樂,不覆再。萬歲萬歲萬萬歲,台灣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