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談「身份」 - 石琪

饒宗頤談「身份」 - 石琪

近年香港的「身份危機」很嚴重,簡直精神分裂,就連全港一向使用的「身份證」即將轉為智能新版本,也可能改印作「身分證」。雖有二千五百名市民已簽名反對,然而要分不要份的「操刀刪人派」當道,殺氣極盛。
研究文史最德高望重、享譽國際的饒宗頤先生,認為這樣刪改很多餘。本期香港「藝術發展局」通訊訪問饒公,他說:「文字是約定俗成的,如身份的份字已沿用多時,你現在要用古字改為身分是沒有必要的。」
他又說:「文字是變化的,有時一個字有七八個寫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用過,你不能貶人家的不是正字。除非國家下命令用一套規定的字,否則不須辨正俗。」
其實港府長期用「身份證」,基本法也印明「身份證」,現在中國大陸亦用「身份證」。偏偏回歸前後的香港患上分裂症,毫無必要地破壞香港原有作風,四份大報亦紛紛硬把身份改為古體的身分,誤以為身份是錯的。官方部份機構更逐漸懵然跟進,面臨萬劫不返。
識少少就扮代表,還要刪刪改改表示權威。饒公舉出報刊錯引古字的例子,將「癮君子」改為「隱君子」,其實隱君子是指老莊隱逸之士,並非今天講的吃白粉、吸毒之徒。饒宗頤是真正大學問家,他說:「我不同意這樣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