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日本動畫業臨末路

宮崎駿:日本動畫業臨末路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千與千尋》,成為史上首部奪得德國柏林影展金熊獎最佳電影殊榮的動畫片。宮崎駿雖憑着動畫電影揚威海外,但對日本動畫業前景卻十分悲觀,認為動畫業已沒有發展空間。

新一代人只會模仿抄襲
《千與千尋》在日本刷新票房紀錄,但該片監製鈴木敏夫表示,最初知道柏林影展主辦單位接受一部動畫電影角逐最佳電影的大獎時,仍然十分意外。
影片奪魁,意味日本動畫受到海外認同,但宮崎駿反而十分悲觀,甚至認為獎項帶來的宣傳,只會令日本動畫界更加尷尬。「我認為日本動畫業正面臨死胡同。」他補充說,十分同意一名比他年輕二十年的電影導演的話;該名導演形容自己那一代人是「模仿抄襲的世代」。
宮崎駿周二在東京的記者會上表示:「我很納悶,為何這麼多電影內容都充滿暴力和性。所以我恐怕日本動畫流傳到海外,只會帶來尷尬。」

看動畫無益兒童創作力
他又說,眼看其作品以至一般動畫在本國如此受歡迎,心情複雜。他說:「這對我是進退兩難的窘局。」他自言創作動畫目的是想讓小孩子快樂,但他也認為動畫、漫畫其實剝奪了兒童的時間,令他們沒空去自己體驗生活,「看四、五句鐘的動畫,不會創作出甚麼來」。
他認為,問題癥結在於日本社會太過接受動畫、電視遊戲這些消閒活動。這位動畫大師感歎道:「即使成人也在車上看漫畫……各主要報章也讚賞電視遊戲有好銷量。為何大家不想想這些東西如何影響我們的孩子?」
宮崎駿現年六十一歲,一九六三年加入東映動畫公司,製作過多齣廣受歡迎的動畫,包括《天空之城》及《龍貓》等。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