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不但擁有世界知名的學術地位,更一向以自由開放馳名美國。
六十年代席捲全美的反戰、反權威與爭取人權浪潮,在西岸正是以柏克萊為大本營;而從同性戀運動在柏克萊的廣場濫觴,可見該校校風的開放。
這所位於美國加州柏克萊的學府,成立於一八七三年,是加州大學九間分校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學術排名最高的一家(被《美國新聞及世界報道》選為本年全美第二十大學府),出過八位諾貝爾獎得主(包括李遠哲)。
六十年代越戰期間,柏克萊的學生便經常發動反戰示威。當時由於受到校方壓制,學生遂開展了一場「言論自由運動」,不惜與校方對抗及衝突,甚至侵佔學校行政大樓。直至近年,柏克萊的反戰校風也無改變。九一一事件後,柏克萊學生是美國向阿富汗開戰後,首個發表反戰聲明的團體之一。
除反戰外,早在六十年代,柏克萊校園內的「電訊街」已是嬉皮士集中地,時至今日仍有奇裝異服和赤腳上課的老師出現。
柏克萊每年吸引了約二千名來自一百個國家的外國學生修讀,多元文化及多種族是該校特色之一;九○年委任華人田長霖為校長,更被視為突破種族限制的里程碑。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