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濟災難禍延全球

日經濟災難禍延全球

日本經濟經歷了12年滑坡,如今更第4度陷入衰退,連最樂觀的日本人亦難免信心動搖,恐怕日本會步美國在1930年代的後塵陷入大蕭條。
有理論學派指出過,以日本之富庶,理應可以避過金融體系崩潰的命運,毋須步俄羅斯、阿根廷,甚至泰國的覆轍。但高盛亞洲副主席郭迪斯(KennethCourtis)提出警告,日本經濟規模為泰國的42倍,一旦步泰國後塵成為金融風暴震央,將會導致全球生產在1年內萎縮3000億美元,成為1930年以來所僅見的世紀金融災難。
有關警告絕非危言聳聽,日本雖然擁有11萬億美元的儲蓄,但估計包括家庭、企業和政府在內的負債高達30萬億美元,為日本目前全年生產總值的5倍,即使全球經濟火車頭的美國,公私負債加起來亦只有19萬億美元,是國內生產總值的2倍。更何況日本現時正陷於通縮,以消費物價作為衡量標準,每年4%的通縮率將會令日本的負債與日俱增,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根據過往紀錄,從來沒有1個國家可以承擔數倍於國民生產總值的債務,日本亦不例外,故評級機構近3年不斷調降日本的主權評級,目前的Aa3是已發展國家中最低的評級,對其前景亦贈以「負面」二字。

日銀成定時炸彈
不要以為日本所面對的危機是自家事,一旦危機深化,全球經濟將無一幸免,因為日本是全球資金的主要來源地,亦是全球最大的債權人,日資所持有的海外資產多達3萬億美元,大部分更是流通性高的投資工具,其中包括3330億美元美國公債,對美及對歐的銀行貸款分別有3400億及3630億美元。日圓在去年上半年居高不下,便是受到日資銀行把錢滙回國內所致,單單去年頭6個月,日資銀行便從美國抽走了170億美元,連美國財長奧尼爾及前聯儲局主席沃爾克亦對事件表示關注,後者更指出,美國經濟要長期依賴外國資金入口來支撐,難免顯得脆弱。
日本四大銀行可提取的資產合共價值3.7萬億美元,要是這些陷於困境的銀行爆發危機,其影響不言而喻。試想想,97年金融風暴雖然以泰國為震央,但危機深化卻是由於日本一家中型銀行--資產總值只有800億美元的北海道銀行(HokkaidoTakushoku)倒閉,在3個月內自全球提走了1180億美元所引致,作為全球經濟規模第10大的南韓更因日本資金撤走而幾乎陷入破產。
市場對日本經濟前景看法迥異,較樂觀的看法是日本經濟仍有2年萎縮期,其間經歷結構性改革後,可期在2003年年尾走出谷底;悲觀的看法是日本經濟不斷腐化,直至降格成為發展中國家,變成亞洲的阿根廷版本,甚至重演俄羅斯經濟崩潰的舊路。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