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類標籤未符實 醫學界批評誤導<br>部分高鈣奶鈣量非特高

奶類標籤未符實 醫學界批評誤導
部分高鈣奶鈣量非特高

【本報訊】近年大行其道的「低脂」、「脫脂」或「高鈣」等奶類飲品,成為健美一族的恩物;但消費者委員會調查市面發售的三十款奶類飲品,發現有聲稱「高鈣」的奶類產品,鈣含量不一定較一般奶類產品為高,而「脫脂」奶的脂肪含量亦非等於零。

營養分量並不統一
有醫學界人士批評,有關奶類產品容易誤導市民,消費者應小心選擇。
消委會檢測市面上三十款奶類飲品樣本,包括全脂奶、低脂奶及脫脂奶,售價由五元(236毫升)至二十七元九角(1000毫升)不等。發現標籤上列出的營養分量並不統一,消費者很難作出直接比較。

鈣質過量可致生石
調查又發現不少有「高鈣」或「含豐富鈣質」之類聲稱的奶類飲品,鈣含量不一定高於沒有相若聲稱的樣本。同時,「低脂」樣本的脂肪含量差異甚大,由每杯(240毫升)含二點四克至五克脂肪不等;脫脂奶的脂肪含量亦非等於零。
加拿大註冊營養師楊慧珍表示,一般來說,一杯牛奶的脂肪含量約為八克,鈣質含量約為三百毫克;以此計算,「脫脂」奶的脂肪含量應接近零,而鈣質含量應多於三百毫克,才可稱為「高鈣」奶。她強調,攝取營養應該注重均衡。
家庭醫生關嘉美指出,脂肪過多會令膽固醇積聚,容易引致血管阻塞的疾病;攝取過量鈣質,嚴重會引致生石、便秘、眼角膜鈣化等病症,而一個成年人每日應吸取一千二百毫克鈣質,包括懷孕及授乳的婦女。

促推行營養標籤制
消委會建議政府應該推行強制性營養標籤制度,並訂出何謂「高鈣」、「低脂」;食物環境衞生署發言人表示,當局正研究實施營養標籤制度的可行性,預計今年底有結果。
此外,消委會又與食物環境衞生署合作測試該三十款奶類飲品是否含有殘餘獸藥,結果發現所有樣本均合乎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