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今日前往選舉事務處遞交提名表,正式角逐第二屆行政長官;不過,他已經可以肯定獲得連任。
根據《基本法》規定,董建華其實只需要取得不少於一百名選舉委員(即八分之一)的聯合提名,便符合參選資格;但是,董特意取得了超過七百張提名票,這除了要顯示他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外,還要將其他有意參選的人的機會完全封殺,難怪民主黨主席李柱銘形容他「太霸道了!」
北京一直高調支持董建華連任,國家領導人甚至「出口術」,不惜違反選舉精神的態度正反映了他們對董一旦落敗的憂慮。對此,董也可能害怕一旦要進行投票,還有機會在暗票中滑鐵盧,不如使出一招趕盡殺絕。
民意調查一直顯示,大部分港人並不滿意董建華的政績,只是在沒有選擇下,才令部分市民改變主意,「支持」他連任。
如果董建華有一個真正的對手如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他極有可能會落敗,當年李鵬在八九「六四」後參選總理,嘗過低票當選的滋味,北京和董建華本人也明白寧願脫下面具,也不宜冒險。
如果董建華的大陣容提名不是為了以防萬一,就是想給六百萬港人一個假象,以為他得到了近九成選委的支持,以高票提名自動當選,而忘記了這是一個小圈子的遊戲。
無論如何,香港是發達的社會,但特區首長的選舉竟然只局限七百九十六人有投票權,實在是國際笑話;而正由於特首選舉缺乏民意基礎,令董建華不得不為自己塗脂抹粉,裝扮得甚受歡迎,甚至比第一屆特首選舉還贏得漂亮。
這是一個現代《皇帝的新衣》的童話故事,說穿了,本來就不值一談。反觀內地的地方選舉,也以一人一票進行;台灣早於上一世紀已進行了普選總統。香港在政制發展上之落後,已令港人提不起參政興趣。
董建華執政,香港的經濟已大不如前,這或許與外圍經濟有一定關係,但是香港的民主發展如斯被扼殺,北京和董建華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二屆特首的選舉今日揭幕,今日也將閉幕——結果就是董建華在一片反對及下台的呼叫聲中自動當選。今日也該是北京好好反省的日子——六百萬港人還要等待多久才有機會選出自己的首長和自己的立法會議員,而不是再由北京欽點呢?
(圖)董建華今日遞表參選第二屆特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