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留意,此BoBos非彼位本地偶像歌手陳文媛Bobo,我們即將要講的這個BoBos是眾數,是有s的。全寫為BourgeoisBohemian的BoBos,代表着一種新型人辦,有着波希米亞的愛好藝術及唯美氣質、同時亦兼備都會城市人的慧黠及靈敏。在歐美各地,BoBos已經是社會一股不容忽視新勢力,影響力不僅是美藝文化,亦遍及社會各層面。本地BoBos,亦已經在年輕一代中見端倪,以下訪問的兩位後生男女的生活形態,正正是本地版BoBos的雛形。
文:YumiNg 攝影:陳穎
點解叫She-K,因為她真名是紓淇,而不是舒淇。修讀平面設計的她,到頭來卻跑了去學DJ-ing、學Scratching,事緣音樂的魔力太大,甚至隱隱然覺得音樂將是她終生事業。
開宗明義形容自己草根的She-K,表示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是甚麼BoBos,不過波希米亞倒是受落得很,問她Bohemian對她來說有甚麼意義,She-K覺得波希米亞是好瘋狂的一班人、又或者是瘋狂的做事方式,為了目標凡事去盡的感覺,很有蠻勁似的,所以在好多藝術工作者身上不難見到這一股勁度,她亦希望自己能有這種衝勁。
雖然唔少後生仔都走去學打碟,但女仔一直以來都較少,以此為職業的更少。She-K已經開始了第一步,不過在Club打碟其實只是一份工,要顧及客人的口味,但卻是一個吸取臨場經驗的好機會;她亦已經首次在派對中打碟,可以擺多點自己的音樂口味進去,另一方面還組了樂隊,開始寫自己的歌,期望這條音樂路可以一直走下去。She-K還說自己本身是學Keyboard出身,大不了最壞重可以教琴搵食,相信這口音樂飯她是吃定的了。
問她欣賞的Artist有哪位?她答音樂上的相當多,像搖滾的Queen、RedHotChiliPeppers、電子ChillOut的GrooveArmada甚至電氣Techno的日本DJCaptainFunk都很喜歡,音樂以外的她喜歡本地創作人WingShya的攝影作品,而教她捽碟的DJUlysses則是其啟蒙老師,She-K覺得他音樂底子令她佩服不已。
外號吉卜賽遊人的Tony自稱是職業賭徒,可以想像其人都幾浪蕩;以前做過好多份工,好像售貨員、經紀等等,現在無業,但平生興趣都在電影音樂時裝文字以至「發夢」(他自己說的),就正因為以往的工作都不能夠讓他心靈得到滿足,所以索性唔搵這些所謂正行的工作,反而日日夜夜廢寢忘餐看電影、聽音樂、寫文章度日,講到個人的小小理想,就是希望可以寫成生平的第一本小說,題材相信會是自己及身邊友人的經歷,他的作品包括相片及雜文可以喺其個人網頁
何以連工都唔搵,反而將時間放在寫作及搞個人網頁上?他說以前份份工都好機械式,跟個人興趣又沾不上邊,直情想自我放棄;後來上網時發現這個台灣網頁鼓勵人人可以自行開設個人網頁,推動創作風氣,他把心一橫便也開一個,直到現在已經有半年多,積存下來的文章及相片都有二百多篇了,瀏覽人次也不俗,有過萬人次,這點連筆者都有點訝異。
熱愛寫作自然有最愛的作家,由艱澀的文豪們以至走在前端的都有,如杜思妥也夫斯基、莫泊桑、薩德,親民的要算亨利米勒及村上龍;喜愛的電影導演有費里尼、法斯賓達、WimWenders等大師級人馬。
BoBos一詞最先由美國《TheWeeklyStandard》高級編輯DavidBrooks於其著作《BobosinParadise:TheNewUpper-ClassandhowTheygotThere》中提出,這批稱上BoBos的人物,都是可以將自己的興趣融入事業當中,而從他們半個波希米亞稱謂,可以得知這些寓興趣於工作、或寓工作於興趣的Bobos,從事的都是跟藝術文化有關,又或者做事作風破格不守常規,最顯明的例子就有維珍航空的老闆RichardBranson、TheBodyShop的AnitaRoddick、英倫Trend-spotterPeterYork等,他們的生活模式既有波希米亞爛撻撻的一面,好像在衣着方面Dressed-down得很,HippyLook/GeekChic的民族風打扮在他們身上不難發現,也常如浪族般蒲咖啡店;不過也着重事業,亦好多時是行業中的表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