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美國總統布殊訪問日本,最大議題是經濟。十年後,他的兒子喬治布殊也以美國總統身分訪日,最大議題仍是經濟。但十年前後不同的是,美日經濟互換了強弱位置。
九二年,老布殊在東京作客時正值美國陷入衰退,日本經濟雖也浮現泡沫爆破迹象,但美日還有不少著作論述日本掌握了經濟繁榮的鑰匙,令東京以為可向老布殊教路。現在,到喬治布殊作客,雖然美國經濟在九一一後走下坡了,但總強過日本沉疴十年不起的經濟,喬治布殊當可向日揆小泉純一郎「賜教」了。
目前,日本失業率高達百分五點六,通縮令物業大幅貶值,國人消費力降低令市道不振,企業不是破產就是倒閉,投資者對日本市場都望門卻步。這一來,失業大軍愈來愈多,尋死、流浪街頭以至患有精神抑鬱的日本人也愈來愈多。
這個境況,對比大家都說日本經濟如坐火箭般向上衝的八○年代,多少是個諷刺。當年,日本人大叠鈔票拿出來,既買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又買梵高的無價作品,有點財大氣粗。如今,日本人將這些東西都變賣了。
美國最新一期《時代》周刊就報道,在八七年以三千九百九十萬美元(約三億一千萬港元)拍賣得來的梵高名作《向日葵》的日本保險公司,現在要將這幅畫出租展覽了。
日本「家道中落」,不少美國著作都轉變立場、數落日本經濟怎樣不對勁說,日本原來還未知經濟繁榮之道,更遑論「超美」了。這所以喬治布殊訪日也「客氣地」向小泉教路──美國傳媒說他要求小泉加快經改步伐,尤其是銀行壞帳、通縮和放寬管制的問題。
當然,他表面上仍是「擁抱」小泉的經改。只是,同樣是美國傳媒引述官員說,喬治布殊訪問亞洲三國最棘手的一站正是在日本,因為日本經濟的爛攤子大有可能拖垮小泉政權,喬治布殊「擁抱」小泉、將他說成是好朋友,是冒着風險。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