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經風險顧問有限公司的一項調查發現,新加坡取代香港,成為亞洲十二個地區中最不官僚的地方,香港則由去年的榜首滑落至第二位;顧問報告指,外商普遍不滿港府未有正視港人英語水平低落及營運成本太高,而公務員拒絕減薪未能與商界共度時艱,加上政府有意開徵銷售稅,令商界認為當局拒絕削減公共開支扭轉赤字。
該項調查的對象為派駐亞洲地區的外籍人士,評分則以官僚制度有否影響營商環境為準則,分數愈低愈好,調查發現,香港以三點六四分,在最不官僚地區榜排第二位,而首位則是香港的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中國則排行第八,印度政府則被評為區內最官僚的政府(見表)。
對於本港排名下跌,政府發言人表示,有關調查只反映部分人士的觀感,而經濟環境及財政狀況亦都對結果有影響,但政府樂意見到報告指公務員的效率未有減低。
報告又批評,本港財政赤字持續增長,但政府拒絕透過削減公務員薪金減低開支,反而計劃加稅去增加財政收入,報告指,雖然估計香港在新財政年度不會即時徵收銷售稅,但商界普遍認為,加稅在未來三至四年已事在必行,香港將不再是低稅率的天堂。
調查報告指香港公務員效率及管治環境較去年佳,不過港人英語水平低落以及營運成本太高,均令外商感到不滿。
報告讚揚排在榜首的新加坡,在控制財政狀況方面較香港佳,而調整公務員薪酬時,阻力較香港少。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表示,港府的靈活性較新加坡低,是排名下跌的原因之一。但他強調,擴闊稅基是大勢所趨,亦是開源的好方法,適當的加稅不會影響香港的競爭力。
嶺南大學政治與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則指出,加稅與否及公務員是否願意減薪等因素,均非評定該地政府是否官僚的最佳指標,評估應從政府的體制着眼,如政府服務承諾、辦事效率、投訴機制及官員處理投訴態度等考慮,而本港已設有申訴專員公署、廉政公署及投訴警察課等組織,提供有關職能。